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风采堂”与北宋名臣余靖
余季乐发表于 2012-11-14 20:56
梁茜言其功高赏薄,又迁工部侍郞、知桂州,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
嘉佑元年(1056年)迁户部侍郞,徙知谭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
嘉佑三年(1058年)迁吏部侍郞,徙知青州,兼京东东路经略安抚使。
嘉佑五年(1060年)交趾(今越南)种豪犯边,杀宋五巡检,朝廷认为余靖“恩信著于岭外而令交趾畏”,命为广西体量安抚使,率湖广兵平乱,余靖檄传交趾官员费嘉祐诘之,交趾械凶手斩于边界,南疆遂安。
嘉祐六年(1061年)以尚书左丞知广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广南东路兵马都钤辖、劝农市舶使、提点银铜场公事等职,大力发展对外商贸活动,戒下属北归不得带南物。
嘉祐八年(1063年)英宗即位,任为工部尚书,候知广州任满赴任。
治平元年(1064年)自广朝京师,途中病逝于江宁秦淮亭,赠刑部尚书,谥号“襄”。
治平二年(1065年)返葬韶州成家山之原,欧阳修作“神道碑铭”、蔡襄作“墓志铭” 记其功绩,余靖次子仲荀收集其生前奏折、诗文编为《武溪集》传世。

世人对余靖的评价:
蔡襄曾作诗“总有谋猷俾帝右,更教风采动朝端”,“崭然安道生头角,气虹万丈横天衢。臣靖胸中有屈语,举嗌不避萧斧诛”,“吾知万世更万世,凛凛英风激懦夫”赞之。
宋仁宗也曾御笔亲题“风采第一,广南定乱,经略无双”,余靖辞任广州知州时亲下《答诏》有语“以卿策虑无遗、忠义有素,文理足以绥众、武备足以折冲,进居丞辖之重,付畀方面之寄,必能宣明威信,朕庶几无南顾之忧矣”,对他寄予极高的期望。
欧阳修称其“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暨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
苏洵在《上余青州书》 中称“天下之士盖有五六人”,余靖即为其中之一;“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名声四溢于中原而滂薄于遐远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
周源称其“与欧阳、蔡诸公埒(等同之意)名价当时,公卿士大夫碑碣铭志、亭馆记引、道释观寺撰述,不得公文为不孝”。
宋哲宗元祐年间,蒋之琦知广州,在城内设“八贤堂”供奉宋初以来在广州任过知州且功勋道德俱佳的潘美、向敏中、邵晔、陈世卿、陈从易、魏瓘、余靖、张颉八位贤士。
宋治平中,韶州知州吕构始建余忠襄公祠,绍兴七年,郡守陈麟奏准朝庭载诸祀典,由官府春秋两祭。
南宋淳熙年间,官府在韶州学宫建张九龄、余靖合祠,供学子祭祀,杨万里作《张余二公祠堂记》。
明宏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余靖而在韶州城兴建风采楼。
明代大儒陈献章(陈白沙)为韶州风采楼写楼名及《韶州风采楼记》 ,盛赞余靖为岭南的泰山北斗:“吾瞻之在前,惟曲江公(张九龄)一人而已,吾瞻之在后,公(余靖)与菊坡公(崔与之)二人而已”、“公(余靖)之风采在,人争先睹之为快,如凤凰芝草不恒有于世”。

各地风采堂:
  一、韶关余靖纪念馆:又名“余忠襄公祠”、“风采堂”,省级保护文物,位于韶关市区建国路余相巷,原是余靖祖孙几代的祖居,后人将祖居改建为祠堂,供奉祭祀余靖,是为余忠襄公祠。到80年代,该祠因历史原因已改为民居,香港余氏宗亲会花巨资将原址购回,重建为余靖纪念馆。
余靖纪念馆建设风
下一页上一页  (2/3)
回帖(2):
2楼:谥法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 ..
1楼: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劳)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
甲胄 ..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