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春秋战国一吴国国君 余祭
余学铭发表于 2020-01-16 20:39
春秋战国一吴国国君余祭
吴王余祭(公元前587年-公元前544年),姬姓,名余祭,又称吴安王,吴王寿梦之子,诸樊之弟,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48年─公元前544年在位。公元前548年,诸樊去世,余祭继承王位,以公元前547年为元年。公元前544年,余祭被越俘刺死,其弟余眛(一作夷末、夷昧)继位。史记》作前547年─前531年在位17年。长兄:吴王诸樊,三弟:吴王余眛(一作夷末、夷昧)四弟:季札(亦称延陵季子)
吴王诸樊十三年(公元前548年)十二月,"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中计,被楚人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诸樊临终前,遗命将王位传给次弟余祭,想依次相传,定要将国家交给四弟季札,以满足父亲寿梦的遗愿。余祭继位后,将季札分封在延陵,故称延陵季子。
吴王余祭三年(公元前545年),齐国国相庆封有罪,从齐国逃来投奔吴国。余祭将朱方县赐给庆封,作为他的奉邑,而且将女儿嫁给庆封为妻,使得他变得比在齐国时更富有。
后来楚灵王召集诸侯攻打朱方,吴国反击时占领棘、栎、麻三城,之后楚国又攻打吴国两次,第一次打到雩娄,第二次在干溪被击败。
余祭在位四年(前547年─前544年,《史记》作前547年─前531年,此处从《左传》),公元前544年,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余祭观舟,阍以刀弑之。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第二》:“十七年,余祭卒。余昧立四年卒。欲授位季札,季札让,逃去。曰:“吾不受位明矣。昔前君有命,已附子臧之义。洁身清行,仰高履尚,惟仁是处,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遂逃归延陵。吴人立余昧子州于,号为吴王僚也。”
公元前548年,十二月,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于巢。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是君也死,强其少安!”从之。吴子门焉,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
公元前547年,楚子(楚康王)、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
公元前544年,阍弑吴子余祭(亦书馀祭)。
《春秋•襄公二十九年(丁巳,前544年)》:“阍弑吴子余祭。”
杜预注曰:阍,守门者,下贱非士,故不言盗。
《公羊传•襄公》:“阍者何?门人也。刑人也。刑人则曷为之阍?刑人非其人也。君子不近刑人,近刑人则轻死之道也。”
(“阍”是什么人?是守门人。是受过刑的人。既然是受过刑的人为什么说他是守门人呢?受过刑的人是不宜做守门人的,君子是不接近受过刑的人的,接近受过刑的人是轻视死亡的路径。)
《谷梁传•襄公》:“阍,门者也,寺人也。不称名姓,阍不得齐于人,不称其君,阍不得君其君也。礼,君不使无耻,不近刑人,不狎敌,不迩怨。贱人非所贵也。贵人非所刑也,刑人非所近也。举至贱而加之吴,吴子近刑人也。阍杀吴子余祭,仇人也。”
(阍,是看门的人,是供使令的下人。不称呼他姓名,因为他不能和一般人同等地位。不称他的国君,因为阍者没有权利称国君为君。按礼,君王不能使唤不知廉耻的人,不能接近受过刑的人,不能亲近敌人,不能靠近仇人。下贱人没有高贵的德行,高贵的人不能受刑,受刑的人不能接近。提拔最卑贱的人放到吴国做事,表明吴王接近了受过刑的人。门人杀了吴王,他是仇人呵。)
《左传•襄公》:“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吴子余祭(亦书馀祭)观舟,阍以刀弑之。”
(吴国人进攻越国,抓到了俘虏,让他做看门人,派他看守船只
下一页 (1/4)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