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明代余姓进士考
回帖:一、《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被毁原因
  
进士题名碑源于唐慈恩寺塔题名。初始,出于兴之所至,信手拈来。至唐中宗神龙间(705—707),同年进士于慈恩寺塔下题名,遂成为故事:“ 进士题名,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皆期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处”。白居易有诗证:“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宋代进士刻石题名,由朝廷出资,立碑于贡院。郡县效仿,本地进士,也立石题名。元代,国子监立进士题名碑。然唐宋元三代进士题名碑多不存,仅元有三座进士题名碑立于北京孔庙。明代进士题名碑沿元之制,立于南京、北京国子监。立于南京国子监的进士题名碑今不复存,也就是说,包括《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在内的前12榜刻石皆不存。现存于北京孔庙的77座进士题名碑始于永乐十三年(1315)榜,迄于崇祯十三年(1640)榜。崇祯十六年杨廷鉴榜未立碑。崇祯十五年史悖榜虽有题名碑,但非进士科,属特用出身科。洪武四年至永乐十年这十二榜不存,有两种情况,一是非人为所毁,一是人为所毁。人为所毁的,就是洪武十八年乙丑丁显榜;其他十一榜今不复存,出于自然原因,但在明代保存时间长,不影响其进士题名碑录、登科录之刊刻,因此广为流传。唯独《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是在“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夺权成功登上皇位后予以毁坏,且由于政治原因,无人敢公开再行刊刻或流传该榜“登科录”。李周望编纂《碑录初集》时,难以找到较完整的该榜“登科录”,致使该榜进士名录残缺不全。
下一楼›:感谢楼上诸位辛苦找到的资料,让我们了解过去的那么多东西
‹上一楼:看来还是被朱棣给除籍了吧,我看的金溪县志是明代的,因此也没 ..

查看全部回帖(4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