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关于《淳熙三山志》
南宋福州地方志。原系陈傅良等撰写,由梁克家署名,淳熙九年(1182)成书。三山是福州的别称,因而该书名《淳熙三山志》。五代时,福州曾一度升为长乐郡,故又名《长乐志》。编者采择北宋庆历三年(1043)林世程纂修的福州志资料,并增入庆历三年至淳熙九年计一百三十九年事,共四十卷,分地理、公廨、版籍、财赋、兵防、秩官、人物、寺观(末附山川)、土俗九门。所记五代十国事迹,可补正史的缺失。其中版籍、财赋两门,系通判陈傅良执笔,内容翔实,参考价值较高。该书是传世的南宋地方志佳作,为研究福州地方史和宋史的重要史料。该书在明清之际罕有流传。原本四十卷。今本四十二卷,为后人所增补。现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一年本、清乾隆张德荣抄本及本。
淳熙,南宋孝宗年号(1174年——1189年)
由丰乐门至迎仙门。
【亮功坊】 余太宰深(余深)府第。政和中,赐“贤弼亮功”问名,因□以名坊。(底本作“赐贤弼亮功问名因□以名坊”,库本作“赐贤弼亮功扁郡人因以名坊”,崇抄作“赐贤弼亮功问名因以名坊”。疑“问名”为“闾名”之误。)
【风宪坊】 清远门外。余太宰之兄待制清(余清)之居,擢为御史,俄改今名。(崇抄先作“俄”,复旁改为“遂”字。)
【春野亭】 日新堂东南。庆历六年(1046年),蔡正言襄创。元丰四年(1081年),刘待制瑾修。【“治平图”有之。蔡公留题古风两篇,首云:“太守职名治,诏书劭吾农。载酒事缅邈,作室当廨中。况凭轩牖高,中视田野功。淡沱沐新泽,依微生柔风。江潮涨晚绿,山麓延朝红。耕锄时节动,歌语声意通。惭非共理才,幸遇频年丰。未厌畎亩乐,驾言谁相从。”观此可见命名之意也。后有:苏舜钦、刘瑾、王子京、林颜、李上交、王伯虎、(底本作“字上交生伯虎”,库本作“字上交王伯虎”,据崇抄改。)范伯玉、吴栻、余授、陈粹诗各一篇。若曰:“翰林遗创久欹隤。”又曰:“镂额奇踪蔡翰林”。知亭公所创,额公所书也。又曰:“天章余力起倾隤。”知刘公所修也。】前有池亭,淳熙三年(1176年)陈丞相俊卿创。
【双松亭】 秀野亭之东北。有蔡公襄隶书额,【后刻石立日新堂左。】公为守时所创也。宣和七年,余提刑向修(余向)。绍兴二年,程待制迈重修。【“治平图”、“熙宁图”,亭西有火箭库,后废。】
○盐仓
国初,转运司置仓南台,储福清、长乐等县【长溪、宁德、罗源、连江运盐,至天圣六年罢。】盐,给州、县务,【州有盐税务,县各置盐税务及仓。】听民自买。今闽尉厅东教场其地也。【见“治平图”、“熙宁图”,在武胜王庙之南。按祥符五年,转运司奏:“盐仓在城外十里,有一二千家,接连城内。”】大中祥符五年,以水口、嵩溪驿增为仓,移运上四郡纲盐于此,以便搬卖。明道二年罢。元丰元年复之。政和八年,诏移水口仓于怀安县创盖。【时兴化军以涵头仓运盐到此,搬剥留滞,奏移怀安,始在县治西一里黄石崎山置。】宣和四年,复归水口。时科卖民户盐,始不给还,于是南台仓亦废矣。【徐成忠《铨私记》:此年产盐每斤添一文,为十九文。无盐给还。】 建炎间,停水口仓,复创盖于怀安。绍兴十一年,转运使余应求、贺允中自县西移置东北,地名郭埕,即今所。
●卷第二十六 人物类一
科名
本朝
淳化三年壬辰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