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毅(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30) ><qE5D[
W+X
zU"l
摘要:元代后期的徽州出现了宗族观念兴起的趋势。它不仅体现在地方精英的言论中,也表现为家谱编纂的普及和祭祖方式的变化。它是有元一代理学在徽州的深入传播和地方社会结构变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元初对于科举的中止以及重视“出身”和注重“功利”的铨选方式,一方面产生了新的拥有世袭权力的地方豪强,另一方面也促使很多习儒者转而成为民间师儒,促进了理学的广泛传播,并使理学中独特的鬼神观广为人知,宗族观念也由此得到了内在的观念基础。而元代后期豪强世家对于理学的接受则最终刺激了理学社会化的实践。宗族观念在元代后期徽州的兴起正是这一系列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Fj_
N
JV>OmUAk
关键词:理学鬼神观; 元代徽州; 地方豪强; 宗族观念 we9AB_y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C#R9Hlb
B|&<
宋代以后的宗族发展与宋明理学关系密切,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众多研究者的共识。1一些研究者还注意到,随着理学在明代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尤其是伴随着明代中叶国家礼制政策的变迁,宗族组织才在庶民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相对于明代嘉靖时期之后宗族庶民化的趋势,某些地区早在明代前期乃至元代就已经出现了以士绅群体为中心的宗族建构活动,比如江西、福建、以及江浙地区。而宗族在民间的广泛发展,除了“政府社会控制政策”的因素之外,还导因于“长期以来民间对贵族式的宗法制的景慕与模仿”。 gNeCnf#Xa
7Fp2=j
上述论述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固的研究基础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需要进一步检讨的问题。比如理学的思想资源和宗族建构之间是如何发生内在关联的?在理学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之前,士绅群体又如何在宗族建构中扮演角色?本文即以宗族建设比较活跃的徽州地区作为考察中心,7在区域史的框架内,通过分析理学思想传播与地方社会结构变动的关系,来对宗族观念在元代后期徽州的兴起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xg&J
sAb|]Q((
一、元初徽州的地方新豪强 0U<9=[~q7@
二、新安师儒与理学的传播 <+a\'X c
三、理学鬼神观的建立 w%ForDB>P
五、宗族观念的兴起 7j
Q`i;L}Y
结论 sYz:(hZS
元代后期的徽州出现了宗族观念兴起的趋势,在地方精英的言论之中,宗族成为“爱有等差”的社会理想和由“仁”及“义”的政治目标在地方社会得以实现的理想方式。而家谱等谱牒文献的编纂和祭祖方式的变更则成为宗族观念的更具体的表达。不仅传统的附寺祭祖的方式有了转向专祠的趋势,而且类似于后世宗祠的大型“墓祠”也在此时出现。 #ua#$&p
7G/"!ePW6`
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后期徽州宗族观念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它是有元一代理学在徽州的深入传播和地方社会结构变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元初数十年的中止科举使大量习儒者失去了进身的通道转而成为民间师儒,这使得原本颇有精英色彩的理学获得了广泛传播的机会。理学独特的鬼神观也随之为人所知。这套价值观将鬼神理解为一种“气”的变化,强调“气类”的“感应”必须具备规范性,强调建立“祀典”。而合理的“祀典”只有天地、社稷、山川、圣贤和祖先等数类,其中又只有对“祖先”的祭祀在民间社会中具有正当性。这套义理结构对宗族观念构成了内在的支持。 v1}
$FmHL"
Bpgl
U=Qr
另一方面,在元初的徽州,最先与新朝进行合作者获得了“新贵”的身份和在地方上分享权力的机会。而元朝重视“出身”和注重“功利”的铨选方式,又使他们能将这种权势世袭继承,保持长久。他们毋宁已成为元代徽州的豪强世家。到了元代后期,随着延佑科举的重开和程朱理学的受到官方肯定,豪强世家子弟对于理学的接受程度大大加深。这两种力量的融合,刺激了元代后期理学在徽州的社会化趋势。朱熹崇拜得到加强,君臣、父子、夫妇的纲常意义被强调,乡贤得到重新的敬祀,而宗族观念的兴起正是其中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