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与四川 |x}TpM;ni
66=[6U9 *
明朝到了17世纪已临近末日,这片天府之国也陷入混乱动荡的悲惨境地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中。每一次政权更迭都有这样的起义相伴。那时有大批农民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其中有一个木匠,名叫张献忠。他于16年出生在四川北面半荒漠化的陕西省,此人身材魁梧,面色灰黄,下巴厚重,人称“黄面虎”。1628年,陕西出现了饥荒,成群结队的难民涌向南面的平原,结拜为盗,还给自己起了诸如“山大王”、“平川王”之类唬人的名号。木匠张献忠便是这样一队盗匪的头头儿。他在北方的黄土地上纵横驰骋,打家劫舍。百万饿死者的尸骨散布在这里的驿路之上。他自号“八大王”,打过了黄河,席卷了水丰米足的中部数省。他占据了横跨长江中游且湖泊众多的湖北省的一部分,在这里称王称霸,杀富济贫。 4n,&,R r#
fNNl1Vls
自1622年以来,明朝的皇帝就在北方与满族人不断交战,无力剿灭各地蜂起的农民暴动。葡萄牙的耶稣会士帮朝廷铸造了大炮,购买了火器,但收效甚微。满洲人在叛变的将领的协助下打进关内。 T3w%y`K
9q;O`&
与此同时,张献忠沿长江西征,于1635年3月第一次攻陷成都。他遇到了当地人的激烈抵抗,便折向北方,重回他的老家陕西。1640年,他与另外几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结盟,离开陕西,重新占领了湖北省的二十一个州县,又率领队伍沿着上次的西行之路重入四川,再次占领成都。据说所有的居民都成了他的刀下之鬼,这是他的残暴本性使然。 xm m,-u
|rx5O5p
继起的满清王朝的历史学家引用“黄面虎”张献忠自己的话揭露他,“上天悯人,人反悖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城镇被攻陷后,得胜的将军习惯上会纵兵抢掠平民一炷香的工夫,但张献忠打进成都后,据说点上的是一炷巨香,足足烧了七天七夜。 prJd'
. ,|C>^
张献忠在成都自封为西蜀王,统治四川,并抵御满清的进攻。所以张献忠尽管以残暴闻名,却又因此被看成是一个爱国者。1644年,顺治皇帝在北京登基,清朝建立。张献忠宣布效忠明皇后裔,打算在四川和陕西招集兵马,把这两个省变成抗拒满清的坚固堡垒。但满清骑兵的行动太快了,1645年秋,旗人大军击败并杀死了张献忠。成都再一次沦陷,遭到了极为野蛮的洗劫。 9<mMU:
}*x1e_m}H
随后的五十年间大屠杀接连不断,成都平原十室九空。谁都说不清究竟有多少人被杀,只知道1710年统计的成都平原的人口数不到十二万,而上一世纪统计的人口数是两百万。幸存下来的人不是逃进深山,像猴子一样住在树上,就是躲入长江岸边悬崖上的岩洞里,变成原始穴居人。 Nl\`xl6y]
eWH0zswG
在成都的一个公园里,也就是张献忠当年加冕当上西蜀王的地方,直到1949年还立有一块石碑,名叫“七杀碑”,因杀字在碑文中出现七次而得名。所有四川的儿童都被告知,这是张献忠的碑,此人曾屠杀过百姓。我在1963年之前一直相信这种说法。那年我在杭州的一家博物馆,听到了一种与此相反且流行于当今的观点,说张献忠其实是个爱国的强盗,是个超级罗宾汉。四川人口大量减少的责任不在他,因为在他死后四十年仍有抵抗满清的组织,屠杀仍在继续。实际上四川偏远山区的民族如苗族、傈僳族等,从未中断他们反抗满清统治的零星暴动。在这些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大屠杀之后,必定还有饥荒、疫疠夺去上百万人的生命。今天,“七杀碑”已经从公园挪走,而张献忠的是是非非已交给成都大学的历史学家作认真的考证,以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