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煌,浙江绍兴冢斜人,第一甲第1名(状元)。字武贞,号公逊。1588-1646。 @'gl~J7
清翁洲老民所著的《海东逸史》和《小腆纪年》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明思宗死后,抗清官兵在浙江拥立鲁王政权,定都绍兴,诏令闲居在家的余煌出任礼部右侍郎、户部尚书,余煌一概坚辞。后因武将骄横跋扈,鲁王又下第三道诏令,任命余煌为兵部尚书,至此余煌深明大义,勇赴国难,毅然就职,决心为抗清斗争出一把力。当时,名望很高的兵部主事黄宗羲等人一度策划向邻国日本借兵,余煌强烈反对,认为这可能会引狼入室。 {+\'bIV[
隆武二年(1646)六月,清兵直逼绍兴,鲁王渡海而逃,有人建议余煌组织人马据城死守,余煌冷静地分析形势后说:“大势已去。江边数万军队已不堪一击,还想以老弱残兵守住城池吗?徒劳的抵抗岂不是坑害百姓?”他果断下令大开城门,让军民出城避难。城空之后,他赋绝命诗一首:“穆骏自驰,老驹忍逝。止水汨罗,以了吾事。有愧文山,不入柴市。”诗中的“穆骏”指鲁王,“老驹”称自己,“文山”指文天祥,“柴市”指刑场。他从容穿好朝服,告诉仆人“我死后,随便弄口棺材,殓以常服,不作佛事,不入乡贤祠,不刻文集,不要墓志,不择地形,只在墓碑上写‘明高士余武贞墓’就可以了。”然后余煌独自出东郭门,到渡东桥边投河,不料被船工救起。他叹道:“忠臣也不好做啊!”两天后,又投河道更深的地方,殉国而死。据清邵廷采《东南纪事》记载,清朝统治者为之震动,规定在进攻绍兴和宁波等地过程中,不能滥杀百姓,并且追谥余煌为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