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36阅读
  • 0回复

周策纵:原族——《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7-19
 朱学渊博士把二〇〇二年五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他的书《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寄来,说准备在台湾出修订版,并要我写一篇序。我早先就读了他第一篇文章《Magyar人的远东祖源》,他说Magyar(读“马扎尔”,即匈牙利),事实上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靺鞨”族。他从“语言、姓氏、历史故事和人类互相征伐的记载中”,勾画出了一个“民族”的始末来,旁征博引,我认为有很大的说服性。后来他又讨论了通古斯、鲜卑、匈奴、柔然、吐火罗等许多种族和语言,一共收辑了九篇论文,还有《附录》和《后记》,就成了本书。 n84*[d}t  
=l {>-`:  
7dAa~!/(  
  大家都知道,十九世纪下半期以来,欧洲一些汉学家由于兼识多种语言,而对中亚、远东诸族的姓氏和源流,多有研考,成绩可观。如斯坦因(Sir Aurel Stein, 1865-1943)、沙畹(édouard Chavannes, 1865-1918)、伯希和(PaulPelliot, 1878-1945)、马伯乐(Henrri Maspero, 1883-1945)等尤为显著。中国的冯承钧(1887-1947)翻译了不少他们的著作。其实是应该全部都译成中文的。中国学者懂这些语言的太少,像陈垣、陈寅恪都已经去世了,季羡林教授又已年老。将来只能靠年青一代。 xK /NzVt  
}E*#VA0/nY  
|06G)r&  
  学渊这本书远远超过前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不但索源,并且穷流,指出亚、欧种族和语言融合的关系,发前人所未发。尤其难得的是,他本来是学物理学的,能不受传统人文学科的拘束,独开生路,真是难能可贵。读了学渊《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一书之后,不免有许多感想,这里只能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 [}.OlR3)  
\T>f+0=4  
CJ?Lv2Td  
  第一,中国人“族”的观念起源很早。至少于三千五百年前甲骨文中的“族”字,就是在“旗”字下标一枝或两枝“矢”(“箭”)。丁山解释得很对,族应该是以家族氏族为本位的军事组织。这种现像在北方诸族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旧唐书·突厥传下》说的: aabnlOVw  
jrG@ +" }  
!'MZeiLP  
  其国分为十部,每部令一人统之,号为十设。每设赐以一箭,故称为十箭焉。……其后或称一箭为一部落,大箭头为大首领。 .pK_j~}P  
MYDAS-  
)FYz*:f>&  
  这里的“箭”,本义为“权状”或“军令”,后来则转义为“部落”了。又 [*Wq6n  
像满洲“八旗制度”,将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满语niru,义为大箭)。因此“八旗制度”和“十箭制度”,也都在“旗”下集“矢”,是军事性的氏族组织。“族”与“矢”的这种关系,可以说中原汉族和北方民族是习习相通的。学渊说北方诸族是从中原出走的,这或许是个合理的证据。 z1*8 5?  
>XM-xK-=  
\IQf|  
  箭是人类早期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对这个字的研究,自然非常重要。它在匈牙利语中是nyil,芬兰语中为nuoli,爱沙尼亚语中为nool,竟都与满语的niru如此相近;而汉语中的相关词汇“弩”、“砮”等,是否与之相关?也很值得深思。中国古文字研究,重“形”和“义”之解释,固然有其特殊贡献,但忽略“语音”的构拟,已经被诟病得很久了。总有一天是要兼走这条路的,而舍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恐怕不能成功。 "l"zbW WOH  
g/)mbL>=  
7LbBS:@3z_  
  第二,关于唐太宗征辽东(高丽)的战争,正史的很多记载并不真实。在学渊的《Magyar人的远东祖源》一文中,他详细叙述了这场战争,但引用的却多是中国官史的说法。多年前,好像柏克莱加州大学一位美国朋友赠我一文。他根据高丽方面的记载,说贞观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六月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南)之战,因高延寿、高惠真率高丽、靺鞨兵十五万来救,直抵城东八里,依山布阵,长四十里,抵抗唐军。唐太宗亲自指挥李世绩、长孙无忌、江夏王李道宗(太宗的堂弟)等攻城,然而经过三个月还不能攻下。后来因为太宗中箭,只得在九月班师。 Tu"bbc  
d="Oge8  
US[{ Q  
  可惜这篇文章一时找不到了,我只能从中国史料来重构一些真相。而中国官方记录都是一片胜利之声,实在离真实很远。据《资治通鉴》说安市之战时,李道宗命傅伏爱屯兵山顶失职,高丽兵夺据土山。太宗怒斩伏爱以徇,李道宗“徒跣诣旗下请罪”。太宗说“汝罪当死”,但“特赦汝耳”。据我看,太宗中箭,大约即在此时。而靺鞨兵善射,太宗可能就是中了靺鞨之箭。 _bRd2k,  
"%ou'\}  
h8B:}_Cu  
  《新唐书·黑水靺鞨传》说:“高惠真等率众援安市,每战,靺鞨常居前。帝破安市,执惠真,收靺鞨兵三千余,悉坑之。”同书〈高丽传〉所说的“诛靺鞨三千余人”,当是同一件事。太宗对高丽军都很宽恕,独对靺鞨人仇恨,必非无故。九月班师,《通鉴》说是“上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 其实都只是借口。 dCc"Qr[k  
zW.I7Z0^  
cetHpU ,  
  《通鉴》又说,这年十二月太宗突然患痈疽,“御步辇而行”;“至并州,太子[李治]为上吮痈,扶辇步行者数日。”还有侍中兼民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刘洎,本是太宗的亲信大臣,“及上不豫,洎从内出,色甚悲惧,谓同列曰:‘疾势如此,圣躬可忧。’”,太宗居然用“与人窃议,窥窬万一,谋执朝政”的罪名,赐他自尽。其实他不过是透露了太宗受箭伤的消息,竟惹来了杀身之祸! r*_z<^d  
Ya~*e;CW2  
t7#lRp&  
  《通鉴》还说,二十年二月,“[太宗]疾未全平,欲专保养,庚午[阳历三月二十九日],诏军国机务并委皇太子处决。于是太子间日听政于东宫,既罢,则入侍药膳,不离左右。 ”褚遂良谏太宗多给太子一些闲暇,说明太宗已把责任都交给太子了。二十二年五月,太子率更长史王玄策击败天竺(印度),得其方士那逻迩娑婆寐,自言寿二百岁,有不死术。太宗令他“采怪药异石”,以求“延年之药”。据我看,太宗是想要治箭疮。二十三年(公元六四九),五月己巳[阳历七月十日],太宗服丹药反应崩驾。他死后四天才发丧。当时宣布他年五十二,实际只有五十岁。 m-T@Og  
LL% Aw)Q`  
w8veh[%3n  
  中国后世史家,甚至写唐史的人都很少留心敌人方面的记载。我只注意到钱穆先生的老师吕思勉在他的《隋唐五代史》里就怀疑官方的说辞。他说: <9f;\+zA  
k|uW~ I)  
2><=U7~  
  新唐书高丽传曰:始行,士十万,马万匹,逮还,物故裁千余,马死什七八。船师七万,物故亦数百。(通鉴曰:战士死者几二千人,马死者什七八。)此乃讳饰之辞,岂有马死什七八,而士财[才、仅]丧百一之理? 4C:-1gu7  
-ElK=q  
};{Qx  
  当然,他还没有注意到高丽方面的记录,可是有此见解已很不容易了。 _s{;9&qX]  
4 * n4P  
|7# S0Ca@  
  第三,关于李唐家族的血缘,前人也有些研究。陈寅恪曾发表两篇论文,认为唐朝皇室基本出于汉族。日本学者金井之忠发表《李唐源流出于夷狄考》一文反驳。陈寅恪又写了《三论李唐氏族问题》来答覆。陈说:李唐祖先李熙及妻张氏皆汉族,其子李天赐及妻贾氏亦皆汉族,其子李虎自系汉族,虎妻梁氏固为汉姓,但发现有一例为胡人,乃只好作为可疑了案。陈寅恪是依传统,以男性血缘为主,所以终于认定李唐为汉族。 1XppC[))  
N\{{:<Cp\  
e)M)q!nG  
  依照我从男女平等的看法,张姓本多杂胡姓,李唐皇室早已是混血种。李虎之子李暠旧硪芽梢桑淦薅拦率希�葱倥栏魇希蟾牧跏希┑笔呛澹堑亩永钤ǎǜ咦妫┍厥呛汉熘郑 赡茉谝话胍陨稀@钤ǖ钠拮玉际希ㄌ谥福┠随沽暌阒窍时白搴耍蕴铺诘暮辽儆兴姆种L诘钠拮映に锘屎螅ǜ咦诘哪盖祝 �前伟问希ㄊ芬喑仆匕问希簿褪峭匕鲜希�咦谏砩虾貉某煞忠押苌俸苌倭恕� c0U=Hj@@  
Z#vU~1W  
,9.-A-Yw  
  据陈寅恪考定,高宗做太子时,即烝[上淫曰烝]于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太宗死后便直接娶了她。为了避免显得他是直接娶了父亲的爱妾,便又伪造武则天先在感业寺为尼,然后才把她娶来的假故事。这虽像掩耳盗铃,但于胡血甚浓的李唐家族来说,从“父死,妻其后母”的胡俗,又有什么可惊怪的呢?皇族还可略加追索,至于一般老百姓,当然更是一篇糊涂帐。 +1pY^#A  
I .> SC  
b haYbiX?  
  中国历来对姓氏和血缘的研究就不用心,章太炎在《自述学术次第》中说:“姓氏之学……所包闳远,三百年中,何其衰微也!”姚薇元于抗战前师从陈寅恪,他在一九六三年出版《北朝胡姓考》,于绪言中说自己是“以蚊负山”,也不为无故。 +:ih`q][b  
%8c2d  
B,(zp#&yB  
  第四,这里还必须指出,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于贞观十年六月已卯(阳历七月二十八日)因病去世,实年仅三十五。她的英年早逝,对唐朝的命运关系重大。身为皇后的她,既好读书,又反对外戚弄权。她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太宗是“布衣交,以佐命为元功,出入卧内,帝将引以辅政,后固谓不可。”她向太宗说:“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汉之吕、霍,可以为诫。”(《新唐书·后传》)太宗不听,任无忌为尚书仆射,即宰相之职;她却勉强要哥哥辞谢了。她一死,无忌就当了权,扶持了外甥李治做太子。亲征高丽时,有人建议直取平壤,无忌却主张先攻安市;结果有太宗的中箭。 WlHK  
sNHxUI  
$'%.w|MJp  
  后来高宗因常患“风眩”,一切由武则天控制。她把唐朝宗室几乎杀尽,连太宗的爱女和女婿,和她自己的儿女也遭诛杀。长孙无忌遭贬谪赐自尽,褚遂良则死于贬所。武则天终于篡了天下,做了皇帝。说来,在玄武门事变中,太宗把同母兄太子建成射死;自己后来也因中箭伤而崩驾,可谓报应不爽。而他让人把胞兄建成和胞弟元吉的头割下来示众,还把他们的十个儿子都杀光。时元吉仅二十三岁,想必他的五个儿子不过几岁,小孩又有何罪? krMO<(x+  
r7Zx<c  
kK~,? l  
  赵翼在《廿二史劄记》里说:“是时高祖尚在帝位,而坐视其孙之以反律伏诛,而不能一救。高祖亦危极矣!”《通鉴》则评得更痛快:“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仪刑[模范]也,后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摹拟],以为口实[借口]乎!”那几代皇帝都要靠军队平难,方能继位。太宗虽然是一个历史上的好皇帝,但他也为本朝后人树了坏规矩。上述的这些恶果,多少与长孙皇后和魏征的早死有关。魏征死于征辽的两年前。太宗在战事失败后,曾叹曰:“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 f;o3  
{,+MaH  
I%M"I0FV  
  太宗服丹药丧命,也是皇室的坏榜样,赵翼的书中就有《唐诸帝多饵丹药》一条。贞观二十一年高士廉卒,太宗欲去吊唁,房玄龄谏阻,“以上饵药石,不宜临丧。”长孙无忌更一再拦阻。这还不是那印度方士的药,但可见他早就在服丹药了。多年后,李藩对唐宪宗(八〇六-八二〇在位)说,太宗“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说的才是那印度方士的药。至于好色和乱伦,更是唐朝皇帝们的家常便饭了。 f)19sjAJk  
QWI)Y:<K/  
952l1c!  
  最后,我想质疑学渊在《Magyar人的远东祖源》的一个说法。他引用马长寿的结论说“阿伏于是柔然姓氏”。并且推论说:柔然是继匈奴、鲜卑之后,称霸漠北的突厥语族部落,公元五〇八年被高车族重创;又据欧洲历史记载,一支叫Avars的亚洲部落于五六八年进入东欧,曾经在匈牙利地区立国,并统治巴尔干北部地区二百年之久,八六五年为查理曼帝国所灭。欧洲史家认为Avars是柔然之一部;学渊以为Avars就是匈牙利姓氏Ovars,或“阿伏于”的别字。很可能是在九世纪末,Avars与 Magyar人融合,而成为匈牙利民族的一部分。 *!MMl]gU?  
S LU$DW;t  
{ RC&Ub>  
  我原来以为学渊的推测很巧妙;可是一查他在注释里引马长寿的《乌桓与鲜卑》一书中所说的,不是“阿伏于”,而是“阿伏干”。再查马氏所根据的《魏书·长孙肥传》附其子长孙翰传曰: .]YTS  
d1';d6.u\  
T#.pi@PF>  
  蠕蠕大檀入寇云中,世祖亲征之,遣翰率北部诸将尉眷,自参合以北,击大檀别帅阿伏干于柞山,斩首数千级,获马万余匹。 LYO2L1u)  
'81c>qA  
+_1sFH`  
  马氏认为入寇云中是在公元四二四年。我查得柞山是在绥远界内,今属内蒙。 [\e/xY(4  
g OK   
=O3)tm;  
  据陈连庆著《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初版,页一九八)说: /2'l=R5#  
3EHB~rL/C  
2ZEDyQM  
  《魏书·官氏志》说:“阿伏于氏后改为阿氏。”“于”字系“干”字之误。《姓纂》七歌、《氏族略》均不误。《广韵》七歌误作“于”。 EbG&[v  
7,zE?KG /  
wXtp(YwlH  
  陈氏又说: 0xY</S  
7"F29\  
,q;?zcC7  
  《魏书·高祖纪》云:“延兴二年(公元四七二)二月,蠕蠕犯塞,太上皇(献文帝拓跋弘)召诸将讨之,虏遁走。其别帅阿伏干率千余落来降。” `FEa(Q+s  
&%%ix#iF  
dyk(/# *7W  
  为什么在四十八年之后,阿伏干又来投降北魏?我再查手头的中华书局标点本,原来陈氏又将“阿大干”错写作“阿伏干”了,他们不是一个人。 f!{@{\  
{xH?b0>  
5 5m\, UG7  
  我以为“阿伏干”读音,最接近“阿富汗”(Afghan),而阿富汗人多数说的是一种属于伊朗语言(Iranian language)的普什图语(Pashtu)。当然阿富汗之名的由来还须查实,一九七〇年版《大英百科全书》说Afghan的名称是六世纪印度天文学家 Varaha-mihira首先提到,当时用的是Avagana。同时期的中国历史似亦有线索,《魏书。西域传》记载过“阎浮谒,故高附翕侯,都高附城。 ”古之“高附”,就是今之喀布尔(Kabul);莫非“阎浮谒”就是阿富汗?此事 a9UXg< 4  
还望学渊作进一步探索。 tJybR"NQ  
\ H~zN]3^  
+<j7^AEG  
  我在这篇序里要强调的有几点:(一)凡对外、对内关系或战争,都应该要比较对方的记录,平衡判断。(二)官方的宣传和记载,不可尽信。(三)偶发事故,像长孙皇后和魏征之死等,往往可有长远重大的后果,历史并非有必然定律可循。(四)美国素来以世界诸族熔炉自豪,当然可贵,但还只有三数百年发展;中国却早有三数千年的民族融合了。语言、血族、文化、文明的和平交流熔会,更可能是将来的趋势。我看这也是朱学渊博士此书最重要的贡献。 y$_@C8?H  
eZaSV>27  
fGO\f;P  
  二〇〇二年十月五日写成于 FY ms]bv  
  美国威斯康辛州陌地生市之弃园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