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影响 ks5'Z8X
9y4rw]4zI
西汉未年,汉字开始传人越南,并且逐步扩大了影响。 越南上层社会把汉语文字视为高贵的语言文字。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以至经营贸易的账单、货单都用汉字书写,小孩读书也像当时中国一样先从《三字经)开始,接着读 “四书”、‘五经”,学习写作古汉语文章诗词。因此,当时越南的文学作品也是以汉文、汉诗的形式记录留存。12世纪(公元1174年起),汉字成为越南国家的正式文字。 16>uD;G
`Z/ IW
到公元13世纪,出现了越南文字。它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往往用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即借用一个同越南语音相近的汉字和一个同越南语义相近的双字,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字。例如,越有语中的‘二’,音为 “hai”,这种新字写作“台二”;越南语中“三”,音为“ba”,新字就写作“巴三’;越南语中的“手”,音为“tay”,这个音又同“西”字的音相近,因而新字就写作‘手西”,又如新字‘鸩”,读作“公’字音,意为孔雀,因为越南语 中孔雀音为“cong”。新字“圣”,读作“崖”,意为天上。也有单表音不表“的。例如,“一”字在越南语中读音为“mot”,新字写作“没’;“有”字在越南语中为“co”,新字写作“固”。这就是喃字,用以区别儒字(即汉字)。喃字同直接借用的汉语字词(仍用原来的汉字书写)混合使用。 陈朝的阮诠第一次用喃字书写《祭鳄鱼文》。此举得到陈朝皇帝的赏识,皇帝赐阮诠姓韩,称为韩诠。从此,喃字得以逐步推广,喃字的文学作品也随之出现。阮鹰是以撰写汉字诗文著称的。他也著有喃字的《国音诗集》。 阅读喃字书籍,可以明显看出用喃字记录越南语的原则。相当多的是根据汉越音对应的规律直接借用汉字,特别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词语;有的是借用与越南语同音的汉字,但字义不同:有的是借用汉字字形,但读音稍有不同,或者有汉字有上角加两撇,表示该字可能读音偏差或字义不同;有的用汉字再加部首偏旁,或将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原则上一部分指音,一部分指义,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组字方式。此外,还创造若干新喃字,也使用汉字的笔划偏旁,但这些新喃字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而且这些新字还可以再加部首而成为另一个新字。 vO_quQ[ .
kOCxIJ!Xp=
由于哺字的上述组合情况,所以长期借用的汉语汉字仍然大量保留下来。而且喃字也只是在胡朝(公元1400~1407年)和西山阮朝(公元1788~1802年)作为国家正式文字,其他朝代汉字仍占统治地位。实际上在越南汉字汉文一直延用到法国统治越南的整个时期。不过近百年来汉字是跟拼音文字并行的,二者同时合法存在。 1945年8月革命胜利后,汉字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越南语中称这种新的拼音文字为“国语字”。 现今通用的越南语“国语字”,是17世纪葡萄牙、西匝班牙,法国等国到越南的传教士开始创造的。不过他们当初拟定的讲音方案和读物,现在在越南已经见不到了,现今能见到的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最早的文献,是法国人Rhodes编的《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词典》。葡萄牙人草拟了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方案,法国人Rhodes进行了加工整理,后来又有几个人(包括越南人张永纪、阮长祚)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如此这番之后,现行的越南语国语字事实际早已不是葡萄牙人的原来的方案了。 9^^#I~-
L0kNt
&di
文字实行拼音化,不仅带来了打字、电报和通讯等方面的便利,也大大有利于扫除文盲,普及教育。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方言上的差别不大,基本都可以听懂。实行文字拼音化以后,一经掌握字母,阅读就是可能的,理解也是容易的。在越南,只需4个月,就可以扫除一个文盲。 `I8^QcP
Xa@wN/"F
虽然使用了拼音化文字,但是在中国文化长期深远的影响下,汉语词汇已经进入了越南语的词库,并且逐步固走下来,大量的汉语借词成了越南语的词汇基础,甚至外国的一些人名、地名写法,也根据汉字的译法转写成越南语的音节形式,如My(美)、Anh(英)、 Phdp (法)、 Nh0i Ban (日本)、 Laun Don(伦敦)、Hoa Thinh Don (华盛顿)、 No Pha Luan(拿破仑)。不过,在现代越南语中,直接转写外国地名,人名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多,而不用汉越音,或者两者并存。比如,莫斯科过去按汉越音写成Mac Tu Khoa,现在直接按原来语音转写为Mdt- xco- va,这两种形式目前都能为人们所接受。 9i}D6te
@MB _gt)7?
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约占越南语全部词汇的70%左右。这些汉语借词的发音,完全按照汉越音对照的规律,受着越南语的影响。在越南语中,除其他外语借词外,词的构成都来自单音节词根,这同汉语有特殊的相似之处。越语、汉语音节有对应的形式,每个汉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写法。同时,越语和汉语又都是以声调区别词意的语言。汉语普通话四个声调,越南语有六个声调。越南语同汉语一样,其语法功能都是靠词汇来完成的,所不同的是,汉语的修饰语在前,而越语的修饰语则放在后面。 xLI{=sL
yXA f
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绝大部分保持了汉语词的原意,如“政府’、“革命”、“人民”、“欢迎”、“伟大”等等。一些汉语同音同转到越语中成为字母拼写完全相同的单词,客观上这个越语词成为一个多义词。例如,越语中的huong,这是从汉音借来的,但是不论从音还是义,它既是“烧香”的“香”,又是“香味”的“香”,还是“家乡”的“乡”;越语中的 tai,也是从汉语词借来的,在越语中既是“才能”的“才”,又是“财产”的“财”,还是“材料”的“材”。这种情况在越南语中很多,但是更多的还是一部分保留汉语词的原意,同时又加以引伸,或增加了其他的词义。 c@-K
g/,Bx!'8p
例如,越语中的trang,除了汉语词原义的“村庄”、“装束”、 “庄严、“妆饰”等意思外,又增加了“页码”、“平整(土地)”、“清理”等词义;越语中的can,借自汉语“干”、“肝”的音,在越语中除了汉语词的原义外,又增加了“干连”、“关系”、“连接”、“劝止”等意思。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汉语借词,同原同词意有很大出入,甚至完全没有什么联系。如 “BoYTe(卫生部)”,是借用汉语“医剂部”的音;“VuBaoch1(新闻司)”是借用汉语“报志务”的音。而汉语“困难”的音借到越南语中则成为 “坏蛋、无赖”的意思,跟原词义已经毫无联系。 7J;~&x
,/6:bc:W
《金云翘传》 m"(d%N7
Tn0l|GRuZA
谈到中越文化交流,不能不提《金云翘传》(又名“断肠新声”)。这部在越南文学史和肚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文学作品,典型地反映了中越文化的相互影响,是中越文化交流史上一朵美丽的奇葩。 r!$NZ2I
zI&4k..4
《金云翘传》(“断肠新声”)是一部长达3000多行的长篇叙事诗,一百多年来在越南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的作者阮攸(1765~1820 年)是18世纪末、19世纪末越南文坛上杰出的诗人。阮攸生于越南河静省官春县先田乡。他从小在一个日趋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里长大。青年时代经常与邻里的手工业者交游,也喜欢赶庙会,参加山歌对唱等民间活动。他对民间歌谣、语汇尤感兴趣。这些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较扎实的生活基础。他曾任过封建王朝的武官、知具等职务,并曾奉阮朝皇帝之命到中国朝贡。 pR6A#DgB
c =N]!
,MO
阮攸生活的时代,正是越南封建王朝更迭,兵荒马乱的年代。眼见人民群众饱受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盘剥和杀戮,他深感不平。他反对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相陷害,他憎恶那班满嘴仁义道德,但却包藏祸心的宦官权贵,憎恶那些丧心病狂、唯利是图的贪官污吏和奸商。他在其作品里,狠狠地鞭答和无情地嘲笑了那班人类的渣滓,同时又表现了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和追求。 《金云翘传》写的是金重与王翠云、王翠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作者着重描写了王翠翘这个善良。聪慧、美丽多才的少女,在人吃人的封建社会里,备受蹂躏、迫害的悲惨历程。京城员外之女王翠翘偶遇风流倜傥的书生金重,两人一见钟情。不幸,王家突遭横祸,倾家荡产,濒临绝境。王翠翘为挽救全家性命,被迫卖身,从此陷入火坑。她拼死反抗过,但终因孤独无援而论为娼妓。幸遇一姓束的书生,得以新生,过上了温暖的家庭生活。但好景不长,又遭宦夫人、束娘子毒计,使她成为一个没有人生自由的奴隶,过着肉体被摧残、精神受虐待的生活。翠翘被迫逃出柬家,结果又陷入两个险恶的人贩子的虎口,再次被卖到妓院。最后遇到起义领袖徐海,才得到解放,报了仇。但是由于翠翘受了胡巡抚的欺骗,不仅使自己再次失去自由,而且断送了整个起义事业,置徐海於死地。深深的愧悔和生活的屡屡打击,使王翠翘走上了自杀的道路,跳海被救活后,与恋人金重团圆,并和妹妹翠云同嫁金重。 gQh Ccv
gLaO#cQ%
《金云翘传》不同于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它通过王翠翘苦难的生活历程,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社会下层妇女被迫害、被侮辱的生活图景,以此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还值得一提的是《金云翘传》中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虎虎生气的起义领袖徐海的形象。 《金云翘传》的故事,最早见于中国署名青心才人的小说《金云翘传》。它的命名与《金瓶梅》、《玉娇梨)、《平山冷燕》等书的取名相似,以书中主要人物的姓,名拼合而成,这是明末清初1一于佳人小说中一部不同凡响之作,当时一再为不同的书坊所刊行,广为流传,其传本在国内外陆续发现的就有13种之多,早在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以前就流传到日本,著录于《舶载书目》之中。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越南诗人阮攸作为越南派往中国的岁贡正使来到中国,次年回国,即将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移植为喃字名著《金云翘传》,这是用越南六八体民歌形式写成的诗体小说,不仅在越南家喻户晓,享有盛誉,而且又由哺字翻译成中、英、法、俄、德、日、捷克等国文字,从越南文坛登上了世界文学名著的宝座。这种巨大影响,是任何其他才子佳人小说都无法相比的。 j t`p<gI
[ lzy &To
关于《金云翘传》,越中友好协会会长裴杞先生1958年为黄轶球先生的《金云翘传》中译本所写的中文序言中说: “越中言语文字关系,经几千年历史,越南古典六八体文艺,如潘陈,花笺、二度梅等传,皆从中传译出;翘传,作者依据中传青心才人内容,运用中国古典崎丽文料,沟作一种越中浑化巧妙文艺,成古典文艺诸杰作中之一,大得传诵,赞赏,而大众普遍,即今日越南文学界在研究和分析的作品。”“阮攸翘传,取材于中国小说,黄先生作品,从越文译出,中而越,越而中,正如人体中之动静脉,循环不息,一气沟通,感得两民族文字有密切大因缘,而两国友谊,正有愈入愈深愈结愈牢大意义。”(“金云翘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8月北京第1版)这里讲的不仅是《金云翘传》,当然也包括源远流长的中越文化交流史。 ]PzTl {]
/y](mu "!
青心才人的小说《金云翘传》,20世纪以来,在中国国内几乎是湮没不闻。甚至连“五四”以来开创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巨匠鲁迅、郑振铎等,都未提起过这部小说。 1931年,孙楷察先生东渡日本,调查东京所藏中国小说的情况,才又发现了这部著作。但是,在此后很长时间内,人们误认为《金云翘传》国内已没有藏本。而实际上国内有多种版本分藏于备图书馆和流传于私人手中。这一方面由于本世纪以来,《金云翘传》在国内已经鲜为人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研究、资料工作之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