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为教育、辅导、保卫太子,以保证皇 Rg+#(y
权长久承袭而专门设置的系列职官的制度。太子,亦称 Y\+LBbB8
皇太子,是承袭帝位的皇子。在封建社会册立太子,是 %NTJih`
巩固皇权、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太子所 $o9@ ?2
居之地称“东宫”,或“青宫”、“春宫”等。《诗• MmePhHf
卫风•硕人》以东宫指太子,后世沿用。故太子系列的 FjLMN{eH/
官属称东宫官或宫臣。 @,-D
P41g
沿革 东宫官制度始建于殷周。《通典•职官•东 m(^N8k1K;
宫官》载,当时有师、保、太傅、少傅。太傅、少傅使 1L!jI2~x}
知君臣父子之道,师教之以事,保则慎其身。秦汉时,东 DsD? &:
宫官制度初具规模,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先马(或 E H%hL5(
作洗马)、舍人;有詹事掌管太子家,设丞,辖太子率更、 m~fDDQs
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还有太子宾客 &
9
c^9<F
赞相礼仪,规诲过失,但未作为官属。东汉时,太子太 z|Yt|W
傅只管辅导,礼如师,不领官属。太子少傅则因无詹事 OdL/%Zp}
之设而既要管辅导,又要管理全部太子官属。若未有太 Uj3HAu
子,则设舍人隶于少府,其余皆撤。 }gB^C3b6
晋朝的太傅、少傅总管东宫事。愍怀太子时置六傅, -m mQ]'.0
后称三师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 W- nS{v(
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以后历代相承,但人数 [p}~M-$V8Y
多少不一。由晋至隋,詹事时省时置,一般均有家令、率 1uR@ZK
更令、仆三卿。隋朝省詹事,设门下坊、典书坊、左右 0uPcEpIA
卫等。唐朝除坊局沿隋制外,有太子宾客,詹事府统家 8Q{9AoQ3'
令等三寺,左右率等十府。还有东宫图书馆,称崇文馆。 oIIi_yc
宋朝东宫官或以他官兼,或省或置,很不固定。开 5 wN)N~JE
始有由丞相兼师傅、参政兼太子宾客。始置侍读、侍讲, `w8cV?
太子肄业的资善堂亦有翊善等官属。元朝六傅不常设, QtWe,+WWV
詹事院或称徽政院、储庆使司、储政院、宫傅府,时置 ="%887e
时撤。 4e;
le&
明朝初置大本堂,储藏古今书籍,召四方名儒训导 nmE H/a
太子、亲王。太子居文华堂后,诸儒侍从,选才俊之士 qs_cC3"=%=
伴读。六傅无定员,无专授,除永乐时姚广孝专任太子 B,Tv9(sv
少师留辅太子外,终明世都是兼官、加官及赠官的虚衔。 Nl%5OBm
统领府、坊、局的政事以辅导太子的是詹事,詹事府多 \9od*y
由他官兼掌。成化后,多以礼部尚书、侍郎由翰林出身 [C~N#S[]
者兼任。嘉靖后期开始,出阁讲读每点其他官员充任,本 /~fu,2=7
府坊局成了翰林院迁转之阶梯。清朝詹事府有詹事、少 I|c?*~7*
詹事,废置不一,并用满汉,只有笔帖式全用满人。康 yOb']
熙三十一年(1692),始选翰林官分侍皇子讲读,称入直 w Bm4~~_
上书房。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称总师傅。由于雍正 C$LRX7Z`o
后不立太子,詹事府只掌文学侍从。本府坊局只为翰林 ^U,C])n
升迁作准备,并无实职。 N#R8ez`
作用 设置东宫官制的作用,主要有:①从各个方 AAB_Ytf
面确保太子从小受到诗书礼义忠孝等教育,辅导他“进 `G*fx=N
德”、“修业”,使其成为礼仪规范合度、有丰富的从 w^3S6lK
政知识、才德均足以君临天下的储君。东宫官教育太子 )QnsRW{D"
的内容很多。以明朝为例,除讲授各种礼乐典章制度外, (gcy3BX;
还要轮番进讲《尚书》、《资治通鉴》等,讲解朝廷对 FS('*w&bP
各种大政的处理,讲说民间利害、田里稼穑诸事,以及古 6D{70onY+
今孝悌忠信文学材艺诸故事。进讲内容要先经内阁审阅, O%&N6U
呈皇帝览准。有时则由天子钦定诸如《储君昭鉴录》、 sULsU t#
《文华宝鉴》等文献,命讲官进讲。 \3F)M`g
② 辅助太子。使其能顺利继承皇位。如汉高祖因 F
hyY+{%
太子有商山四皓为宾客而不易太子;唐太宗偏爱魏王,引 Pt6d5EIG
起廷臣疑虑,太宗特派魏徵辅太子以杜流言。六傅还往 Q,ZV C
往是皇帝托孤之臣。太子被册立以后,即成为储君、副 `)BZk[64
主,可以直接担任宰相、统帅一类要职;当皇帝外出时, p DU+(A4>
由太子“监国”,即留守宫中处理国家政务。这时,东 z`]:\j'O3"
宫官在政务处理上亦要起辅助作用。 +.m:-^9
③ 六傅等东宫官衔常常成为加官、赠官的荣誉职 8>X] wA6q
称或翰林迁转的准备,授予东宫官衔,可起奖励、明升 tC7 4=
暗降、调剂平衡等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和统治阶 $bZ5@)E
级内部权势斗争的一些矛盾。 Nfmr5MU_
特点 历代的东宫官制度均有具体规定,但实际上 YH{n
设置情况,人员配备,权势大小,均视太子的情况而转 ~!/a gLwY
移。若无太子,系列属官皆撤。若太子失宠,东宫官属 3u,B<
配备较弱,常受打击排挤,否则反之。 (Hs,Tj
在宗法制的封建社会里,太子为“天下本”,太子 n6C!5zq7U
的有无、废立,直接影响政局和人心的稳定,太子的素 Mh}vr%0;)
质关系着王朝的盛衰与皇族政权的连续性。对太子的培 Z!l]v.S
养历来备受朝廷内外的重视,对太子官的选任委派特别 0*AXd=)"*
慎重,一般均精选四方名儒、经世名臣、勋旧大臣担任, CKC5S^Mx
并选才俊之士作伴读。太子对诸傅如事师之礼。东宫官 U7-*]i k
有的品秩虽不高,不握实权,但具有殊荣。 ZM[Z9/S8
东宫官制度的建立,形成了以太子为核心的权力体 SUjo%3R
系。东宫官一般不直接议论朝政,但对太子,以及对他 a`LkP%
日国政有重大影响。太子即位后,太子官往往以东宫恩 {*K$gH$
而成为重臣。宫廷发生派系纠纷时,东宫官亦常被卷入, .-Dc%ap]
甚至成为牺牲品。这种情况使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Y)l=r^Ap>
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