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70阅读
  • 0回复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8-21
    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历 ~9oS~fP?I  
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 `s:| 4;.  
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 Y=3Y~  
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受 XtfL{Fy|T  
爵后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封爵制度在中 RFK N,oB  
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有相当大的发展变化。 dIO\ lL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 2|%30i,vV  
传统的看法认为起源于夏代,但这种看法已被否定。还 ^m1Rw|  
有一种看法认为起源于商代。商代疆域分为内服与外服。 ?|hzAF"U  
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外服则分给侯、伯等,分封就是 2tr2:PB`  
最初的封爵。另一种意见认为,商代的分封并不等于封 t'Q48QAb?  
爵。因为在商代,受封的有商王的妻及子(妇、子),有 \:=Phbn  
外围边防之官(侯与伯),还有近郊耕作之官(男与田) k2@IJ~  
等几类人。侯与男并无严格区分,也无等级之别。即使 }]s~L9_z['  
到了西周,公、侯、伯、子、男也只是国君的通称,并 g]ihwm~  
非爵禄。直到战国时代,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WWO jyj  
爵。实际上,封爵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同的 d)G-K+&B  
看法主要由于所取标准不同。五等爵制到了战国时期方 f/c}XCH_h  
才完备。 >'T%=50YH  
  封爵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的受爵 @!MbPS  
者仅是王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 drZw#b  
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 * =Fcu@  
举亲也。”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 Yx%%+c?.   
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主要是军功)。从最高 Qd./G5CC  
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关内侯、大 < 9MnQ*@  
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 ~4^e a  
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 4TKi)0 #7  
夫、不更、簪□、上造、公士。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 +{I\r|  
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 dF,FH-  
  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为公。秦始皇 =FbfV*K 9  
称帝,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与皇子。西晋以后, 0o]K6 b  
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名称合并,但最高一级的王、亲王 >DRs(~|V#  
只封与皇族。至明代,在爵位中加镇国将军、镇国中尉 ?5Fj]Bk]  
等名称。清朝皇族爵位分十四等,其中贝勒、贝子是满 [f0HUbPX  
语“天生贵族”的音译。 l.x }I"tf  
  爵位与官职有一定关系。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对 (UZ*36@PJx  
周天子称臣,在封国内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后,总 4AYc 8Z#'  
的趋势是官与爵逐渐分离,但在某些时期仍有例外。西 O+?zn:  
汉、西晋及明朝初期,宗室王在封国内有军事、行政权, ,NEs{! T  
势力逐渐膨胀,先后酿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tG_O  
“靖难之变”等,严重威胁着皇权。在其他时期,爵位 ?+5{HFx  
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因其与皇帝关系的亲疏(皇族封爵) *BsDHq-F~  
及功劳大小(功勋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nq f<NH3i  
  爵禄在古代往往连称,受爵后必得禄。西周时,公、 ,6O9#1A&i  
侯是封国内的君主,封国内的财政收入全归其所有,但 _]UDmn[C  
公、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交纳贡税、朝觐述职 4AOS}@~W  
等义务。以后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征收,而 i?>> 9f@F  
是由王朝拨给。后来食邑变成了一种虚名,只有在爵位 = 6<w'>  
前加所谓“食实封”若干户,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 #)A?PO2  
或从国家领得一定封赐。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