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7阅读
  • 0回复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8-21
    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历 !DM GAt\  
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 3s0 I<cL  
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 b&*)C#7/T  
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受 c :2w(BVi  
爵后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封爵制度在中 C)mR~Ey  
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有相当大的发展变化。 {pXqw'"1.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 M2nWvU$  
传统的看法认为起源于夏代,但这种看法已被否定。还 #l 6QE=:  
有一种看法认为起源于商代。商代疆域分为内服与外服。 Q0%s|8Jc  
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外服则分给侯、伯等,分封就是 wg4Ol*y'  
最初的封爵。另一种意见认为,商代的分封并不等于封 FY)US>  
爵。因为在商代,受封的有商王的妻及子(妇、子),有 )S`=y-L$  
外围边防之官(侯与伯),还有近郊耕作之官(男与田) `<6FCn4{X  
等几类人。侯与男并无严格区分,也无等级之别。即使 hGcu(kAC,  
到了西周,公、侯、伯、子、男也只是国君的通称,并 Wjli(sT#-  
非爵禄。直到战国时代,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x@@bC=iY$  
爵。实际上,封爵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同的 vwzElZ{C:v  
看法主要由于所取标准不同。五等爵制到了战国时期方 buDz]ec b  
才完备。 !AG {`[b  
  封爵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的受爵 )SJ"IY\P  
者仅是王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 0]zMb^wo  
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 L#S|2L_hC  
举亲也。”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 EeGTBVms  
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主要是军功)。从最高 !="8ok+  
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关内侯、大 H Qnc`2  
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 d5`D[,]d  
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 csA-<}S5]b  
夫、不更、簪□、上造、公士。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 s~ou$!|  
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 Mcq!QaO}&  
  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为公。秦始皇 )i_:[ l6  
称帝,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与皇子。西晋以后, yF1p^>*ak&  
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名称合并,但最高一级的王、亲王 SE(c_ sX  
只封与皇族。至明代,在爵位中加镇国将军、镇国中尉 xSDTO$U8%  
等名称。清朝皇族爵位分十四等,其中贝勒、贝子是满 R}IuMMx  
语“天生贵族”的音译。 +(W7hK4ip  
  爵位与官职有一定关系。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对 p=^6V"'  
周天子称臣,在封国内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后,总 G_zK .N   
的趋势是官与爵逐渐分离,但在某些时期仍有例外。西 ,gM:s}l!dJ  
汉、西晋及明朝初期,宗室王在封国内有军事、行政权, y7R=zkd C9  
势力逐渐膨胀,先后酿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4j'`,a=  
“靖难之变”等,严重威胁着皇权。在其他时期,爵位 n&a\mGF  
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因其与皇帝关系的亲疏(皇族封爵) PS=q):R|  
及功劳大小(功勋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S <-5<Pg  
  爵禄在古代往往连称,受爵后必得禄。西周时,公、 b|;h$otC  
侯是封国内的君主,封国内的财政收入全归其所有,但 jQ7-M4qO/  
公、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交纳贡税、朝觐述职 3g5r}Ug  
等义务。以后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征收,而 .}uri1k"@k  
是由王朝拨给。后来食邑变成了一种虚名,只有在爵位 HL dHyK/S  
前加所谓“食实封”若干户,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 ,}"jiGgS4  
或从国家领得一定封赐。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