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7阅读
  • 3回复

春秋战国:原来都是外国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8-21
  春秋战国既是制度变革的时代,也是种族更替的时代,而制度的变革又可以 \@<7Vo,  
1!#N-^qk  
归结到种族的更替上。 IKD{3cVL  
NoI|Dz  
  上古时,身居中原华夏的人以正统自居,把周围的人分为四大部分:东方的 a'J0}j!  
=?i?-6M  
夷、南方的蛮、西方的戎和北方的狄。这既有地域上的因素,然而更主要是种族 T ,lM(2S[  
6!<I'M'[e  
上的区别,种族不同,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及文化传统等也就各不相同。 ^FVdA1~/  
$WA wMS,  
  经过夏、商、周(前期)三代一千多年的延续,中国/中原/中华、华夏或诸 `4"8@>D  
}Fe~XO`  
夏的观念已基本形成,然而进入东周以後,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夏诸国的彻底衰落 hx$]fvDevD  
OSu&vFKz  
。东迁洛邑之後,周天子作为各诸侯国的精神领袖已逐步失去了威望,与周室关 TvU z^  
[ 8Ohg  
系最深的几个公一级的大国如卫、郑、鲁等也渐次衰微,虽然郑国和鲁国直到战 +){^HC\7h  
q"d9C)Md  
国後期才分别被韩国和魏楚等国灭掉,而卫国则一直残存到秦灭六国之後。 SmXoNiM"y  
J8'"vc}=  
  齐桓公适时提出“尊王攘夷”,遂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实齐国在东方诸国 :H}iL*  
/@Lk H$  
中与东夷的渊源乃是最深的,齐的始封地很小,正是靠逐步兼并周围的东夷部落 ;*%rFt9FK  
gM96RY  
特别是强大的莱夷族,才发展壮大的,因此齐人中融入了许多夷人的因子,齐国 ^t0!Dbx3SE  
Ym'h vK  
的风俗也大有夷气,这一现象直到管仲辅佐桓公时才得到根本的改观,後来孔子 oW~W(h!  
/-M:6  
对管仲助桓公攘夷的功绩大加赞赏,说要是没有管仲的话,我们现在恐怕都要被 'm<Lx _i  
6uE20O<z]  
发左衽,遭受夷人的统治了,其实要是没有与攘夷同时进行的移风易俗等大改革 CW1l;uwtU  
p4T$(]7  
,齐国恐怕同样还是得被发左衽的。与齐桓公并称的是晋文公重耳,而重耳本身 :1+Aj (  
1I%u)[;>  
就有狄人血统(晋国公室常与狄人首领通婚),晋国更是靠排挤、兼并周围无数 "7cty\  
.IW`?9O$E  
狄人部落的“启土”政策起家的,因此晋人中融入了许多狄人的因子,晋国的风 ~kW?]/$h  
:FAPH8]  
俗也大有狄气,这一现象到三家分晋之後还有延续,而靠近北部的赵国则对之继 tF;0P\i  
 O3sV)  
承得更多。在齐桓晋文之间曾短期称霸的是颇有争议的宋襄公,经典的故事是“ 0B.Gt&O al  
yGR{-YwU!  
不鼓不成列”;宋国是殷商遗民的封国,宜另作别论。还有两霸,一个是称霸南 z0[@O)Sj  
wOAR NrPx2  
蛮的楚庄王,一个是称霸西戎的秦穆公,楚国本来就是南蛮大国,而秦国则不是 Y4k2=w:D  
fZiAl7b!  
出身西戎就是由兼并诸戎起家的,因此,春秋五霸中有四霸都来自夷蛮戎狄,而 <YvXyIs  
[ U:C62oK,  
剩下的一霸则来自前朝遗族,且算不算称过霸都还大成问题。即使从另一个五霸 {lf{0c$X.  
c!IZLaVAr9  
的系统来看,即去除前述五霸中的後两霸,再加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也还是 UF+Qx/4h0  
<K0epED  
一样,因为吴国和越国离中原就更远了,他们都出自东夷和南蛮的系统。 _,drOF|e  
Ll]5u~  
  进入战国之後,大国只剩下七个,齐、楚、秦,还是分别代表着夷、蛮、戎 {;{U@Z  
phy}Hk/  
的系统;魏、赵、韩,由晋国分裂而来,依然是北狄支脉的延伸,只不过韩、魏 x_Ev2 c'4  
Xl4}S"a  
已大大向中原扩展,赵国则固守北藩,赵武灵王更是胡服骑射,全盘狄化了,而 -lo?16w  
Em!- W5*s  
在诸大国之间还有一个由白狄建立的鲜虞中山国,更是狄人的直系苗裔;剩下一 5Cdn j  
\WiCI:  
个远在东北的燕国,虽然其始祖是周室近亲,但是它长期处於夷狄的包围之中, T f3CyH!k  
Bc8&-eZ ,  
早就斯文丧尽了,其所受东夷尤其是东北夷的浸染最深,屠何、无终、孤竹、山 &@6xu{o  
KtaoOe  
戎乃至後来的貊貉、东胡等,都对燕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Z'i@;^=A  
atZe`0  
  可以看出,从周到汉,古典的中国或华夏事实上已经衰落。自西周亡於犬戎 x+Yo#u22  
X2V+cre  
之後,周人即一蹶不振,春秋五霸也好,战国七雄也罢,都没有中原诸国的份儿 L!:NL#M  
WD%(RC"Q  
,然後秦灭六国,更是相当於诸夏种族意义上的亡国,西戎至此盛极一时;然而 K3mP6Z#2  
#H7 SLQr\  
统一前的各国差别太大,秦人更是以“虎狼之国”著称,其残暴落後表现在各个 p l^;'|=M  
}36AeJ7L  
方面,长平之战坑降卒四十万是其野蛮之极,焚书坑儒则更显其对山东各国先进 to: ;:Goa  
bqH [-mu6  
文化的极端仇视,大家都是外国人,种族和文化各各相异,强行的“书同文”无 C]Fw*t   
@{b5x>KX  
异於摧残文明,同时各国的遗族也念念不忘复国,未几,“三户可亡秦”的楚人 B{\Y~>]Pj  
n=j) M  
首先揭竿而起,秦帝国顷刻便告瓦解,优势又转入南蛮一系--项羽、刘邦都是 T%.Y so{  
7W}%ralkg  
楚人;随着汉帝国的建立和巩固,汉民族才逐渐开始形成,但是不要忘了汉朝的 a)W|gx6Y  
8L:AmpQdpA  
统治者主要来自南蛮楚地,只是在汉武帝时儒生重新崛起,儒家被抬高到独尊的  gwIR3u  
Ru d9l.n  
地位(即相当於借宗教来巩固帝国的统治),这才有了在思想和礼仪制度意义上 >]_6|Wfl  
Mm,\e6#*  
华夏的复兴,而且就算是这样,也还有源出南蛮的道家始终与之对抗和互补,一 [3=Y 9P:  
h)sT37  
直到现在。 fph+ 05.%  
tMdSdJ8  
  种族上发生的大规模的变化必将反映到政治和体制的层面上,这是陈寅恪先 kqX %y  
'N6oXE  
生提出的精要论点,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都是明证,近读蒙文通先生的《周秦少 8MW-JZ  
q%bFR[p<*  
数民族研究》,才更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zsy933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7-20
民族是人类融合的过程。
世居广东中山  靖公三十二代传孙 《风采堂》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9-08
所以現在千萬不能在用漢人的眼光看中國了!!!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大家都是中國人!!!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离线余策旗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9-16
古人向来以中原地带为正统,将周边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