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姓的家谱 ZG[P?fM
$mdmuUIy-3
这个思想,向大的方面演变,成为国际政治哲学。小则个人家族方面也有这种 _&V%idz!0
精神。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现在的年轻人恐 kt`_n+G
怕很少有看到过,但是我很幸运的看到两次。一次是小的时候,刚好宗族的会议, j/.$ (E
由族长——在辈份最高中年龄最长的人,开了祠堂修家谱。家其中记载着祖宗的来 KaVNRS
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有的还远溯到轩 eS#kDa/ %
辕,以证明自己的确是黄帝的子孙;就以台湾人数最多的林姓来说,他们的家其中 T_t5Tg~i[N
就记载着林姓的始祖——第一个祖先为林坚,是比干的儿子,与纣王是叔伯兄弟, 44Dytpvg
比干是纣王的伯父。现在录一段林姓家谱最前面的世系表(一至七如下图): M3XG s|gw
OaTnQ|*
林姓家谱早期世系表 k1lo{jw`
is~"yE7
第一表 *wk?{ U
1NAGGr00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Z8Iqgz7|y
(唐) (虞) @4t_cxmD
弃(又名后稷) _sb~eB~<(
玄嚣——蟜极——帝喾——契——昭明 a(J@]X>'
放勋(又名尧陶唐氏) c@E;v<r'
轩辕—— 帝挚 z!M #
t$Bu<frQ
舜之派 4U8N7
昌意——颛顼——穷极——敬康——禹之派 7lx"
X0w*m
"Xg~1)%
{?;qy\m]o
第二表 g~ii^[W
SiYH@Wma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MQQQaD:v
2,Aw6h;
(虞) (夏) Ma'#5)D
i)] f0F
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 G!`PP
-%0pYB
bsm/y+R
第三表 aZ|?i
}
S[gACEZ =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x:p:
@ze2'56F}
振——微——报丁——报乙——报丙 ——主壬 aNs8T`
BG8/
V%)Tu{L
第四表 Be6+YM5Cl
_;U%`/T b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廿世 廿一世 UlXxG|
(商) t$~'$kM)<
外丙 kx d*B
P
(又名汤) 沃丁 @&EIH,c
主壬——主癸——天乙——天丁——太甲—— V2`Ud[
仲壬 太庚 4oH ,_sr
T@i*
F M
"f_qG2A{
第五表 (AtyM?*
]uypi#[
廿一世 廿二世 廿三世 廿四世 廿五世 廿六世 /z4c>)fV
小甲 仲丁 r
*6S1bW
雍己 外壬 r>FwJm!
太康——太戊——河亶甲——祖乙——祖辛——祖丁 l#1#3F
沃甲——南庚 =hFY-~U
y42Cg
"W%YsN0
第六表 aMhVO(+FW
G/Sp/I<d
廿六世 廿七世 廿八世 廿九世 卅世 卅一世 *}lLV.+A
(殷朝) VnsV&cx
阳甲 7[;!e nO
盘庚 d'ZNp2L
小辛 祖庚——廪辛 $YEm(:v$
祖丁——小乙——武丁——祖甲——庚丁——武乙 f_S$CFa@
O68-G
B-C$>H^
第七表 B~KxUp
x'`{#bKD
卅一世 卅二世 卅三世 卅四世 fI)XV7,X
微子启 lrv-[}}
帝乙——仲衍 .pUB.l$)
受辛(纣王 ) ES+CAwqf
;]-08lzO<4
武乙——太丁——比干——林坚(林姓始祖) ; CCg]hX
hH1Q:}a
(河南) Mgw#4LU
Z{^!z
daKZ*B|
这七个表,都是林姓以前的族系表,一直到林姓的第一个祖先为止。以后以林 u;t<rEC2
坚为主,也是依照这个形式列表。我们现在叫这个形式的表为系统表,就是根据“族 ,h^6y
系”的名称而来。修家谱的旧例,是每五世列一个表。家族血统,就靠这样记载, \;0pjxq=
就这样繁衍开来,因为繁衍得太多,支派太众了。于是后来同是姓林的,福建的林 2@a'n@-
家和山东的林家,家谱会不相同,其情形就和上面的表一样。林家的家其中对受辛、 U=D;CjAh
仲衍、微子启的后代就不再记载了,而由受辛、仲衍、微子启的后代去记载。但一 w~B1TfqNo
直追溯上去仍然会追溯到比干、帝乙而及于太丁的。 p_Xfj2E4c
_(f@b1O~
孔孟曾颜的通天谱 ByjfPb#
k`>qb8,
但是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 )b nGZ8h99
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 E~q3o*
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 ?T73BL=
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 xqk(id\&
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r?($s
("A45\5
说到字辈,是修家谱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前每三十年修一次家谱。即使衰落的 =KR^0<2r
家族,最多不能超过六十年,一定要修一次家谱。在修谱的时候,就要决定排出新 5Zc
的字辈。以蔡家的字辈为例是“世泰家声启,运隆教泽长”十个字。在1944年修谱 ,^4"e
(
的时候,就另外决定了新的十个字,作为后十代命名用的,假如本人名“世”信, q:vN3#=^qf
儿子则名“泰”来,孙子名“家”珍,曾孙名“声”传,玄孙名“启”伟。由名字 ~mH'8K|l
上一看,就辈分分明,尊卑有序。在同辈中,也有不同字用同一部首的。如启字辈 qYqd -R
的同胞兄弟姊妹,兄弟名启伟、启仕、启优、启侠、妹妹用启侬、启仪、启仙等等。 lh0G/8+C
这种表明血统的方式,后来更扩而充之,作为表明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方式。如 T?n [1%K
过去北平的科班、今日几所戏剧学校的学生所用的艺名,王复蓉、李复初,一看便 (s1iYK
知是复兴剧校复字辈的学生。刘陆和、赵陆锦,不外是陆光的陆字辈学生。又如近 M;-FW5O't
代特殊社会的所谓大字辈、通字辈,都是这个精神,其中有很多很多功用。 Dxr4B<
GO#eI]>/r
红蓝画线鬼哭神号 p{V(! v|
fb]=MoiJ
在家其中,如上表可以看到祖宗的来源,像比干的旁边注了河南两字。又如我 9Xh<vh8&
是浙江人,我们南姓怎么由河南一带到浙江来的?是南宋的时候南渡到浙江来的, FZ%
WD@=
等于我们这次跟政府来台一样,当时随政府到浙江的,然后历代祖先,有谁到那里 (n{!~'3
去了,都有记录。有一次我在某处看到一家叶姓人家修谱,发生的怪事真多,我们 Gc!&I+kd
小孩子听了都害怕,夜里他们祠堂中会鬼哭神嚎。因为有的人传了几代以后,没有 0Szt^l 7
孩子了,在家谱上他的那条直线就要断了。照老规矩,出嫁,就注“适张”、“适 zU>bT20x/
李”,看得清清楚楚,这是几千年来宗法社会的成规。 \o!B:Vb<
cA
B^]j
宗法社会的组织,就有这样严密,对于个人的名、字、号、谥法、事业、行状, .*w3 ryQ
等于一篇小传,在家其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在家谱族系表的线都是红的,如果中 WPNvZg9*c
间看见一条蓝线,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因为红线是代表血统;如果是蓝线,就是 [;i3o?\_I
表示没有生孩子,而是由兄弟的孩子,即侄子过继来承宗祧的;如果没有兄弟侄子, vJ!<7 l&
由外甥(妹妹的孩子)过继来延接香烟的,则加双姓,一般是本姓血统最近的过继 E./Gt.Na
(也叫承祧)。其中也有一子双祧的,如兄弟两人,哥哥无子,弟弟也只有一个孩 lilF _y
子,那么这个独子,就同时是伯父的孩子。而且除了生父给他娶一个太太外,伯父 .1& F p
也给他娶一个太太,称为长房媳妇。(当然,弟兄排第几,就是几房)。那么长房 q\6ZmKGnT
媳妇生的孩子,就是伯父的孙子,本房媳妇生的孩子,为生父的孙子。如果没有叔 ~/kx
伯兄弟,就从叔伯祖的后代同辈中承祧,一直追溯到五代上去。如果外甥过继承祧, }7jg>3ng(
要经过族长的同意才可以,而且过继来的第一代要加双姓。如张家由李家外甥过继 {$mj9?n=v
而来,在家其中的蓝线下就写张李某某。所以有的人没有后代的,就叫这一家修平 HJu;4O($
时修不下去了,晚上就听到鬼哭。负责修谱的人就要想办法,使他的宗祧延续下去。 (GdL(H#IL
PjkJsH
后来,我从外面回到故乡,奉父亲的命令负责主持修家谱,不敢推辞。这件事 &t\KKsUtd
是非常严重的,半点都马虎不得,稍有不清楚,稍有怀疑,参加修谱的人必定要亲 Wg+fT{[f|
自去这一家访问。假如有一家迁到江西去了,就要亲自去江西寻找,在江西好不容 tCdgtZm
易找到了,可是这家子孙又到湖南了,又要追踪到湖南访问。我的经验,去访问时, .Lk2S "+
有的人会讨厌你,但大多数人非常欢迎,非常礼遇,不但供给食宿川资,以贵宾长 QxmVImn"
者相待,还有的送红包。可是送红包的当中也会有作用的,譬如他家的名字下,本 y8KJoVPiM
来应该画蓝线的,送个大红包请求替他画一根红线。但这是宗族的大法,修谱的人 5[|MO.CB$
不敢乱来,而且作了弊有鬼找上来惩罚,可吃不消。 DaW_-:@s
l#,WMu&
在人类学的立场看起来,好像红线或蓝线没有多大关系,“民胞物与”的精神, PT|W{RlNl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谁的儿子都是一样;可是站在宗族血统的立场,就绝不敢以 @Zs}8YhC
开放的思想来做。还有的人声明不是外甥,是“路边妻”生的孩子。所谓“路边妻” EY(@R2~#J
是有的地方有租妻的风俗,租一个妇人来,生下孩子以后,将孩子交给男方,各走 #nc{MR#R
各的路,没有夫妻关系。可是怎样去证明呢?“路边妻”等于西藏的多夫制。在西 LD WFc_
藏有一夫一妻制,有一夫多妻制,也有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有的是兄弟同妻,也 L^VG?J
有的是一个妇人同时是张、王、刘、李几家的太太,女权很高。所以“路边妻”的 ^zQ;8)ng
孩子,碰到几家修平时就发生问题了,因为无法证明这个孩子到底是哪一个丈夫的。 jGEUl=W
但无论是红线或蓝线,有一个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对 MZE8Cvq0
于没有后代的,一定想办法把他的宗祧继承下去,香烟延续起来,这是中国民族思 RNiZ2:
想的精神,大家必须注意。 #P-S.b
?DkMzR)u
我曾和许多老朋友谈起,问他们有没有修家谱,看家谱的经验。他们有的七八 [X=-x=S,
十岁了,都说没有,而我很幸运,一生中有过两次。不过有一件很遗憾的事,每一 '>Y"s|
宗族的家谱,依照老规矩,仅有两部。正本放在祠堂里,副本放在族长的家里。如 R\MM2_I
果为了法律问题或者宗族上其它什么问题,要查家谱的时候可不容易,非要全祠堂 VLc=!W}
的董事、负责人到齐了,才可以打开这个藏家谱的箱子。我当年在家里修家谱,一 ~DVAk|fc
位朋亥告诉我,他当时回去修家谱,有所变革,不像以前那样有半张书桌宽大的正 v$w!hYsQ
副两本,而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四开本,同时印了一百多套,凡是出了钱的,或一家 S-npJh
6
送一套,或三五家送一套,以资流传。他这个办法很新,可是我做不到,因为我们 %w,
南家的老辈们非常保守,对于祖上留传下来的规矩,不敢改,没有办法开这个新风 M$
`b$il
气,所以我非常佩服他这点,真高明。事后我真有点后悔,我当时如果也这样做了, IR?ICXmtx
老辈们顶多不高兴,也不会对我怎么样,不过说我思想变了,家谱和印书一样,印 A/,7%bB1
这许多给人家看。其实现在想起来,我这位朋友的做法是对的,恐怕现在有许多人 ]ZelB,7q
的家谱已经没有了。 <K%qaf
gdRwh
不过到台湾后,也曾听人说过,在抗战前后有些宗族修谱,都是和我那个朋友 :Oo(w%BD]
一样,除了祠堂的公款以外,办理预约,订出一个价格,凡是本宗族的家庭,愿意 VJS|H!CH
捐若干钱以上的,就领一部,谓之领家谱。有钱的人家领一部,也有几家合领一部 {v}f/cu
的。所捐的钱,绝对超过预订的价格,甚至有的超过十倍以上,以表示对祖先的孝 S
"R]i
道,为宗族尽力。领家平时,非常隆重恭敬,视为一种光荣,除了用古典鼓乐,到 r]sv50Fy
祠堂中恭领,如迎神一样,而且当天还要设宴,邀请诸亲友,因为这也是一件喜事, (GJ)FWen0"
宗族、亲戚、朋友、邻居都会来道贺。领回的家谱放在“谱箱”里面,供奉在祖先 Ra}%:
牌位的旁边,是不能轻易打开的。如果是几家合领的家谱,就由合领的几家轮流供 <f &z~y=
奉保管,一家以一年为期,对这件事是非常严肃庄重的。 ,di'279|
!Low%rP
传统历史的资料 &u( eu'Q3
ce{(5IC
家谱不但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一族的宗法社会观念而存在;它更高的价值, >j5)
MF{"
在于其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在历史这方面,寻查个人的史料,像岳飞、文天
I&?(=i)N
祥这些人的传记,就是从他家乡中的家谱里,找出很多真实的资料与记载,这些资 (xf_
料在历史上很重要。换言之,家谱家乘,就是它这个宗法社会的一个小的历史。我 #5-5N5-1
们常说,大家都是黄帝子孙,就是各家循家谱研究,追溯到最后,黄帝是每一家族 Fk@A;22N
的根源。发展下来,就表现了“兴灭国,继绝世”的民族观念。 =QFnab?N
QlmZBqK}&
另一点,“兴灭国,继绝世”的观念,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文的侠义道精神。侠 1t haQ"
义的义,是义气的意思,也是从这个精神来的。我曾经提过,仁义的“仁”字,在 Pw
i6Ly`
世界各国的文字中,有同意义的“同义字”。但是侠义道的“义”字,在世界各国 vH/z|<
文字中,都没有同义的字,只有我们中国文化讲侠义、义气。这是对朋友的一种精 ~nJcHJ1nb4
神,为了朋友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朋友死了,应该对他的孩子负责教养,培养教 #U45;idp
育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甚而有的公私机构,对于员工的遗孤,都还照顾培植。 qOy3D~
当然,现在社会这种情形比较少了。过去我就看到好几个朋友,这样照顾亡友的孤 XOgl>1O
儿寡妇,一直到孩子长大成家为止。这种侠义的精神,路见不平的,帮助人的,看 -;pZC}Nd3
见孤苦给予援助,就是根据“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发展出来的。 .BN~9w
pW ]+a0j
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由“兴灭国,继绝世”的观念再发挥起来,就构成 %gj's-!!
了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文化许多与众不同的优点。尽管我们看见现在的这个社会,都 W+k`^A|@
感叹世风不古,好像特别势利、讲现实。但是据我所了解,凡是中国人,先天的在 U 7mA~t2E
血统里面,下意识中,还是保存了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只是因时代不 6<0-GD}M
同,教育方法不同,知识范围不同,而有衰微之征。一旦我们的国家民族,恢复到 9>~UqP9
祥和安定,注意礼义教育的时候,我们的这种民族精神,是不会变的。常常我们在 YrAaL"20
接触外国朋友时,就会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比如有一次一位美国朋友,在 Q*wub9
我家过中国的新年。谈笑中他说,有人说美国人有优越感,其实很冤枉,他曾经到 zA+&V7bvy
过世界各国,据他研究结果,优越感最强的是中国人。我说我承认,而且我说你也 s8w7/*<d
不必再说了,你认为我是中国人中民族优越感最强的一个。他听了哈哈大笑,他又 #PYTFB%
说,万一有一天,我的国家和你的国家成了敌国,而我们两个在战场上相遇,你将 d ; (&_;
怎么办?我说,我会开枪打你,万一你死了,我也会抱了你的尸首大哭一场。打死 4>]^1J7Wz
你是因为你是我国家的敌人,大哭一场因为你是我的朋友。这虽然是说笑话,但我 ,aI 6P-
们自己研究我们的民族特色,有许多与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同的特点,这些都是要特 1g`$[wp|
别注意的。也是讲《季氏第十六》这篇书之前,要特别先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