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姓的家谱 [
MyE2^
/7"I#U^u/
这个思想,向大的方面演变,成为国际政治哲学。小则个人家族方面也有这种 Bc5+ss
精神。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现在的年轻人恐 G`0V)S
怕很少有看到过,但是我很幸运的看到两次。一次是小的时候,刚好宗族的会议, jgv`>o%<W
由族长——在辈份最高中年龄最长的人,开了祠堂修家谱。家其中记载着祖宗的来 r6Aneg7
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有的还远溯到轩 (Z]HX@"{J
辕,以证明自己的确是黄帝的子孙;就以台湾人数最多的林姓来说,他们的家其中 I:98 $ r$
就记载着林姓的始祖——第一个祖先为林坚,是比干的儿子,与纣王是叔伯兄弟, uVE.,)xz
比干是纣王的伯父。现在录一段林姓家谱最前面的世系表(一至七如下图): 6w8">~)Z
46@{5)Tq
林姓家谱早期世系表 D,v U
OJ|r6
第一表
S8[=S
ajR%c2G;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M>9-=$7
(唐) (虞) ,YTIC8qKr
弃(又名后稷) f`9
b*wV
玄嚣——蟜极——帝喾——契——昭明 $3`>{3x$
放勋(又名尧陶唐氏) \$0F-=w`8
轩辕—— 帝挚 w(kf
Ox#\M0Wn$3
舜之派 =mA: ctu~v
昌意——颛顼——穷极——敬康——禹之派 (WJ${OW
!vG'J\*xc
:ba5iMa
第二表 626Z5Afg
B6wRg8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31/Edd"]
BJ% eZ.
(虞) (夏) c%=IL M4
9W(dmde>
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 3YVi"
k?2
O }
f80K
y- 1 pR
第三表 1Z9qjV%^
KN*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xL;x?
3\B>lKhQ
振——微——报丁——报乙——报丙 ——主壬 8?%-'z.
UXh9:T'%
Z
/9>
第四表 f\jLqZY
9pX&ZjYP-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廿世 廿一世 >M`CVUf
(商) 7:2WgLo
外丙 <?@NRFTe
(又名汤) 沃丁 fc
|GArL#}
主壬——主癸——天乙——天丁——太甲—— eb =D/
仲壬 太庚 yp({>{u7
#N`~xZ|$
L{8xlx`
第五表 (G[
*|6m
4x 8)gE
廿一世 廿二世 廿三世 廿四世 廿五世 廿六世 'LE=6{#
小甲 仲丁 9R7A8
雍己 外壬 %>g3~yl
太康——太戊——河亶甲——祖乙——祖辛——祖丁 //s:5S<Z
沃甲——南庚 CD~z=vlK-
j,"@?Wt7
Cd>WUw
第六表 PqiB\~o@Z
-T[lx\}
廿六世 廿七世 廿八世 廿九世 卅世 卅一世 8j=}u/T@F
(殷朝) 6 1F(<!
阳甲 P dhEQ}H
盘庚 5sx1Zq7
小辛 祖庚——廪辛 (3{YM(
祖丁——小乙——武丁——祖甲——庚丁——武乙 #py[
Fpa_qjL;
CJJzCVj
第七表 I/L_@X<*r
I.94v
#r
卅一世 卅二世 卅三世 卅四世 .[JYj(p
微子启 ML8<4o
帝乙——仲衍 A?t%e
受辛(纣王 ) 0Pe>Es|^A#
{'2@(^3
武乙——太丁——比干——林坚(林姓始祖) vc+A RgvH+
,J{ei7TN
(河南) s+EAB{w$
NZ-\h
+{W>i; U
这七个表,都是林姓以前的族系表,一直到林姓的第一个祖先为止。以后以林 L.1_(3NG
坚为主,也是依照这个形式列表。我们现在叫这个形式的表为系统表,就是根据“族 ]):<ZsT
系”的名称而来。修家谱的旧例,是每五世列一个表。家族血统,就靠这样记载, d_)o
就这样繁衍开来,因为繁衍得太多,支派太众了。于是后来同是姓林的,福建的林 !2'jrJGc
家和山东的林家,家谱会不相同,其情形就和上面的表一样。林家的家其中对受辛、 Pp`*]Ib
仲衍、微子启的后代就不再记载了,而由受辛、仲衍、微子启的后代去记载。但一 L}}y'^(
直追溯上去仍然会追溯到比干、帝乙而及于太丁的。 Ju3*lk/j-
ni6{pK4Wqm
孔孟曾颜的通天谱 1Lg-.-V
839IRM@'5
但是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 )~+ e`q
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 Q`rF&)Q5
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 -Y*bSP)\
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 mFSw@CC
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0MkSf*
g-e#!(
说到字辈,是修家谱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前每三十年修一次家谱。即使衰落的 lK4M.QV
?\
家族,最多不能超过六十年,一定要修一次家谱。在修谱的时候,就要决定排出新 W3;#fa:[L
的字辈。以蔡家的字辈为例是“世泰家声启,运隆教泽长”十个字。在1944年修谱 {qmdm`V[
的时候,就另外决定了新的十个字,作为后十代命名用的,假如本人名“世”信, /-qxS <?o
儿子则名“泰”来,孙子名“家”珍,曾孙名“声”传,玄孙名“启”伟。由名字 `"@g8PWe
上一看,就辈分分明,尊卑有序。在同辈中,也有不同字用同一部首的。如启字辈 2OwV^-OG
的同胞兄弟姊妹,兄弟名启伟、启仕、启优、启侠、妹妹用启侬、启仪、启仙等等。 *JaqTI,e
这种表明血统的方式,后来更扩而充之,作为表明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方式。如 TD9;kN1`
过去北平的科班、今日几所戏剧学校的学生所用的艺名,王复蓉、李复初,一看便 s-RQMK}H
知是复兴剧校复字辈的学生。刘陆和、赵陆锦,不外是陆光的陆字辈学生。又如近 "n: %E
代特殊社会的所谓大字辈、通字辈,都是这个精神,其中有很多很多功用。 0z[dlHi
.!6>oL/iF
红蓝画线鬼哭神号 h8X g`C\
#!9S}b$
在家其中,如上表可以看到祖宗的来源,像比干的旁边注了河南两字。又如我 ] )"u+
是浙江人,我们南姓怎么由河南一带到浙江来的?是南宋的时候南渡到浙江来的, +,&O1ykY
等于我们这次跟政府来台一样,当时随政府到浙江的,然后历代祖先,有谁到那里 yCXrVN:`,
去了,都有记录。有一次我在某处看到一家叶姓人家修谱,发生的怪事真多,我们 2iU7 0(H
小孩子听了都害怕,夜里他们祠堂中会鬼哭神嚎。因为有的人传了几代以后,没有 K YkS9_yF
孩子了,在家谱上他的那条直线就要断了。照老规矩,出嫁,就注“适张”、“适 ph}j[Co
李”,看得清清楚楚,这是几千年来宗法社会的成规。 3s:%2%jVK
ur\qOX|{
宗法社会的组织,就有这样严密,对于个人的名、字、号、谥法、事业、行状, ]O
TH"*j
等于一篇小传,在家其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在家谱族系表的线都是红的,如果中 E"|4Y(G
间看见一条蓝线,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因为红线是代表血统;如果是蓝线,就是 H2r8,|XL
表示没有生孩子,而是由兄弟的孩子,即侄子过继来承宗祧的;如果没有兄弟侄子, OI0B:()
由外甥(妹妹的孩子)过继来延接香烟的,则加双姓,一般是本姓血统最近的过继 >az;!7~cD
(也叫承祧)。其中也有一子双祧的,如兄弟两人,哥哥无子,弟弟也只有一个孩 e.o;eD}"
子,那么这个独子,就同时是伯父的孩子。而且除了生父给他娶一个太太外,伯父 #Rew [\$
也给他娶一个太太,称为长房媳妇。(当然,弟兄排第几,就是几房)。那么长房 Z?^"\u-
媳妇生的孩子,就是伯父的孙子,本房媳妇生的孩子,为生父的孙子。如果没有叔 #*c F8NV-
伯兄弟,就从叔伯祖的后代同辈中承祧,一直追溯到五代上去。如果外甥过继承祧, n(lk
dw
要经过族长的同意才可以,而且过继来的第一代要加双姓。如张家由李家外甥过继 DJQglt}~
而来,在家其中的蓝线下就写张李某某。所以有的人没有后代的,就叫这一家修平 *OdX u&5
时修不下去了,晚上就听到鬼哭。负责修谱的人就要想办法,使他的宗祧延续下去。 q9dLHi<1
]v5-~E!
后来,我从外面回到故乡,奉父亲的命令负责主持修家谱,不敢推辞。这件事 (tl}q3U
是非常严重的,半点都马虎不得,稍有不清楚,稍有怀疑,参加修谱的人必定要亲 TRKgBK$,
自去这一家访问。假如有一家迁到江西去了,就要亲自去江西寻找,在江西好不容 [}3cDR
易找到了,可是这家子孙又到湖南了,又要追踪到湖南访问。我的经验,去访问时, PMKb ]y
有的人会讨厌你,但大多数人非常欢迎,非常礼遇,不但供给食宿川资,以贵宾长 $`vkw(;t)1
者相待,还有的送红包。可是送红包的当中也会有作用的,譬如他家的名字下,本 4w{-'M.B
来应该画蓝线的,送个大红包请求替他画一根红线。但这是宗族的大法,修谱的人 [[qwaI
不敢乱来,而且作了弊有鬼找上来惩罚,可吃不消。 bZ#X9fT
2q%K)h
在人类学的立场看起来,好像红线或蓝线没有多大关系,“民胞物与”的精神, ;aK.%-s-Z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谁的儿子都是一样;可是站在宗族血统的立场,就绝不敢以 6.Bh3p
开放的思想来做。还有的人声明不是外甥,是“路边妻”生的孩子。所谓“路边妻” F14(;'Az
是有的地方有租妻的风俗,租一个妇人来,生下孩子以后,将孩子交给男方,各走 Lp~^*j(
各的路,没有夫妻关系。可是怎样去证明呢?“路边妻”等于西藏的多夫制。在西 +v[O
藏有一夫一妻制,有一夫多妻制,也有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有的是兄弟同妻,也
5T/J%
有的是一个妇人同时是张、王、刘、李几家的太太,女权很高。所以“路边妻”的 /p$=Cg[K
孩子,碰到几家修平时就发生问题了,因为无法证明这个孩子到底是哪一个丈夫的。 n4>cERfa
但无论是红线或蓝线,有一个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对 ;\s~%~\
于没有后代的,一定想办法把他的宗祧继承下去,香烟延续起来,这是中国民族思 q5?L1
想的精神,大家必须注意。 h^d\xn9GT#
)]A9~H
我曾和许多老朋友谈起,问他们有没有修家谱,看家谱的经验。他们有的七八 qwP $~Bj
十岁了,都说没有,而我很幸运,一生中有过两次。不过有一件很遗憾的事,每一 F8 ?uQP8
宗族的家谱,依照老规矩,仅有两部。正本放在祠堂里,副本放在族长的家里。如 cdN/Qy
果为了法律问题或者宗族上其它什么问题,要查家谱的时候可不容易,非要全祠堂 IwM8#6;S~
的董事、负责人到齐了,才可以打开这个藏家谱的箱子。我当年在家里修家谱,一 X/wmKi
位朋亥告诉我,他当时回去修家谱,有所变革,不像以前那样有半张书桌宽大的正 [%t3[p<)O
副两本,而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四开本,同时印了一百多套,凡是出了钱的,或一家 -HN%B?}. x
送一套,或三五家送一套,以资流传。他这个办法很新,可是我做不到,因为我们 }z?xGW/k
南家的老辈们非常保守,对于祖上留传下来的规矩,不敢改,没有办法开这个新风 .
Jb?]n
气,所以我非常佩服他这点,真高明。事后我真有点后悔,我当时如果也这样做了, Gj5>Y!9
老辈们顶多不高兴,也不会对我怎么样,不过说我思想变了,家谱和印书一样,印 e"PMvQ
这许多给人家看。其实现在想起来,我这位朋友的做法是对的,恐怕现在有许多人 s><IykIi
的家谱已经没有了。 ;C+cE#
T^N L:78
不过到台湾后,也曾听人说过,在抗战前后有些宗族修谱,都是和我那个朋友 T7^ulG1'
一样,除了祠堂的公款以外,办理预约,订出一个价格,凡是本宗族的家庭,愿意 ~c!Rx'
捐若干钱以上的,就领一部,谓之领家谱。有钱的人家领一部,也有几家合领一部 32s5-.{c/f
的。所捐的钱,绝对超过预订的价格,甚至有的超过十倍以上,以表示对祖先的孝 m**0rpA
道,为宗族尽力。领家平时,非常隆重恭敬,视为一种光荣,除了用古典鼓乐,到 Sy4
mZ}:
祠堂中恭领,如迎神一样,而且当天还要设宴,邀请诸亲友,因为这也是一件喜事, L7s>su|c(
宗族、亲戚、朋友、邻居都会来道贺。领回的家谱放在“谱箱”里面,供奉在祖先 ^GE^Q\&D&
牌位的旁边,是不能轻易打开的。如果是几家合领的家谱,就由合领的几家轮流供 5r^1CFO
奉保管,一家以一年为期,对这件事是非常严肃庄重的。 Fq vQk
uE"5 cq'B/
传统历史的资料 Q^*G`&w,
fL(':W&n-
家谱不但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一族的宗法社会观念而存在;它更高的价值, VV?]U$
在于其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在历史这方面,寻查个人的史料,像岳飞、文天 `l+ >iM
祥这些人的传记,就是从他家乡中的家谱里,找出很多真实的资料与记载,这些资 Fl B, (Cm
料在历史上很重要。换言之,家谱家乘,就是它这个宗法社会的一个小的历史。我 "L9C
们常说,大家都是黄帝子孙,就是各家循家谱研究,追溯到最后,黄帝是每一家族 [SCw<<l<
的根源。发展下来,就表现了“兴灭国,继绝世”的民族观念。 `%FIgE^
\Pw8wayr%
另一点,“兴灭国,继绝世”的观念,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文的侠义道精神。侠 xP8iz?6"V
义的义,是义气的意思,也是从这个精神来的。我曾经提过,仁义的“仁”字,在 C>.]Bvg
世界各国的文字中,有同意义的“同义字”。但是侠义道的“义”字,在世界各国 KU1+<OCh
文字中,都没有同义的字,只有我们中国文化讲侠义、义气。这是对朋友的一种精 E9yFREvQc
神,为了朋友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朋友死了,应该对他的孩子负责教养,培养教 :SpG&\+
育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甚而有的公私机构,对于员工的遗孤,都还照顾培植。 DePV,.
当然,现在社会这种情形比较少了。过去我就看到好几个朋友,这样照顾亡友的孤 YWt"|
儿寡妇,一直到孩子长大成家为止。这种侠义的精神,路见不平的,帮助人的,看 vDu0
见孤苦给予援助,就是根据“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发展出来的。 @D.R0uM
ATYQ6E[{MV
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由“兴灭国,继绝世”的观念再发挥起来,就构成 Ee t+
了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文化许多与众不同的优点。尽管我们看见现在的这个社会,都 Z$OF|ZZQ
感叹世风不古,好像特别势利、讲现实。但是据我所了解,凡是中国人,先天的在 ]wkSAi5z*
血统里面,下意识中,还是保存了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只是因时代不 ,xtKPA
同,教育方法不同,知识范围不同,而有衰微之征。一旦我们的国家民族,恢复到 H6%!v1 u
祥和安定,注意礼义教育的时候,我们的这种民族精神,是不会变的。常常我们在 `}k&HRn
接触外国朋友时,就会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比如有一次一位美国朋友,在 v @$evmA
我家过中国的新年。谈笑中他说,有人说美国人有优越感,其实很冤枉,他曾经到 V7B=+(xK
过世界各国,据他研究结果,优越感最强的是中国人。我说我承认,而且我说你也 AhbT/
不必再说了,你认为我是中国人中民族优越感最强的一个。他听了哈哈大笑,他又 Wvut)T
说,万一有一天,我的国家和你的国家成了敌国,而我们两个在战场上相遇,你将 e_>rJWI}
怎么办?我说,我会开枪打你,万一你死了,我也会抱了你的尸首大哭一场。打死 <\}Y@g8
你是因为你是我国家的敌人,大哭一场因为你是我的朋友。这虽然是说笑话,但我 hVT=j ?~
们自己研究我们的民族特色,有许多与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同的特点,这些都是要特 RKoP6LGw
别注意的。也是讲《季氏第十六》这篇书之前,要特别先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