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潮州世系
:^`j:B 余靖的第三子余叔英,于宋政和年间(1111-1115)到潮州任知军州事(知潮时间待再考证),侄嗣光(余靖长子伯庄之子,列第三世)受祖荫同到潮州任司户,因乐潮州风土之美而占籍于潮,始建贤德坊于枫溪,后移潮州城内,成为粤东
余姓之先世。后叔英逝于潮,葬于古巷枫洋林甲山之原,后裔则迁于粤西开平、台山等地。唯嗣光 (1052-1136)后裔在潮,传弼(第四世),度(第五世),忠、德 (第6世)。德乏嗣。忠传荪、崧(第7世)。荪传瑰,玫;崧缺乏资料记载.
Dx /w&v 粤东风采余姓自第八世以后,分支派衍始繁盛,并逐步遍布于粤东各县,今也
潮汕之盛族,人口大约十四万人数。
Ww8U{f 8世余瑰,淳祐七年(1247)丁未科进士,官至翰林院学士,传子康、宁、平。9世余康,潮阳县教谕,生子仲伟,登延祐六年(1319)进士,官翰林院大学士,为澄海莲阳开基祖;9世余宁,迁居开基于榕邑(揭阳);9世余平,别居于普宁钱湖桥寨仔内,为普宁余姓开基祖。
v7@"9Uw} 一世祖;余靖[1000--1064],字安道,宋天圣二年[1024]登进士第,历官工部尚书,封柱国始兴郡开国公.妣林氏,乃开封府推官潮州人林从周的次女.墓葬曲江龙归乡成家山.
6<\dQ+~ 二世祖;伯庄,字乃襄公之长子,庆历五年登进士,官至殿中丞,早逝.妣张氏,偕公合葬曲江成家山.
nT=%3_. 三世祖;嗣光[1052--1136],字文耀,受祖荫仕为潮州司户,妣林氏,偕公合葬潮安登塘镇枫洋乡神山,墓地曰;云盖月.因年久荒废,石碑早已经不见踪影.公元1995年由粤东十四县余姓耗资人民币30万元重修.
lGp:rw` 四世祖;弼公,字良辅.大光元年[一作崇宁五年1106]登进士第,官至资政大夫殿中御史,墓在嗣光公墓旁边.
,^mEi 五世祖;度公,字文规,登乡荐,官至常州通判[一作韦州通判],绍兴十二年[1142]登进士,妣赵氏,墓在枫洋乡一带.生子二;忠公,德公
3)>re& 六世祖;忠公,生子二;荪公,菘公
Oz\J+ 六世祖;德公
_Fj\0S" 七世祖;荪公,生子二;瑰公,玖公
-6_<] 七世祖;菘公(根据香港余锡年(兴礼)《余
风采堂族谱简记》所记;七世祖菘公......妣氏未详,失传。)
+K'YVB
U} 八世祖;瑰公,生子三;康,宁,平
C<:wSS^@1 九世祖;康公,官潮阳县教谕,生子二;仲杰`仲伟
lws.;abm%n 九世祖;宁公,生子一;仲伦,开基揭阳
aW|=|K 九世祖;平公,生子一;起二
dQH8s 十世祖;仲杰,开基潮阳县
:SN? t 十世祖;仲伟,开基澄海县,生子七。
.u7grC C 十一世祖;余尚,号高节,官
广东增城正堂。生有8个儿子,长`全,次`奴,三`操,四`牛,五`驴,六`斋,七`善才,八`鲁溪。(另外的说法是有5个儿子,长`操,次`片,三`奴,四`全,五`驴)
#+"D? 2` 饶平县菁园世系
KTo}xLT
余尚的五子余驴从潮州迁徙到饶平县黄冈城,创
余氏风采菁园一世.后人在清朝年间(另外一说是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起〈名贤余氏家庙〉,主奉余靖公和开基祖等,因地草木茂盛,所以称为菁园祠,也称为太祖祠。地址位于黄冈镇中山路中段,即今县经委幼儿园。本人就是菁园第20世孙,“家”
字辈,也即余靖公31世孙也。
pkG8g5(w 十二世祖余驴,字东轩(存疑待考),号井斋.生二子;1`保2`安.(安公无嗣.)
OHngpe4 十三世祖余保,(2004年为了重新修复立碑才挖掘移位来看,是夫妻合葬墓,男右女左相当是"明"字,所以保公正是明朝人,从他的下腿绑有匕首来看,是会通武术之辈)生有四子;1`东轩(也有说东轩是保公之父亲而不是儿子)2`?3`克轩4`?。
I)%bOK] 以下世系祖先的名字记载比较混乱,而且坟墓都是荡然无存,老辈人只是用地名代替祖名称呼。
Y>nQ< 3`饶平县黄冈菁园辈序诗,(以余靖为一世)21世起辈至48世:
8*VQw?{Uee (老辈序)君任肇复,本宏宗大,振作家声,(新辈序)启承先令,克晋忠良,宣仁定远,兆泽经纶。
*&_(kq z'1 老辈序诗是老辈人整理,从四言三句来看,估计是前面残缺不全.
@Ko}Td&E( 新辈序诗是民国时期饶平科长余毅(江西人)撰
se _Oi$VZ{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君"字辈被负责族谱的人对照澄海县莲阳世数,误为是20世起辈,而笔者经祖父口授,又经从族叔校对,最近经族众确认承认是21世起辈)
KpQ@cc 4`人口分布情况
oBPm^ob4 分布在黄冈镇楚巷管区东寨宫`霞中村古楼山`南门管区龙公爷`石埕管区`红光村`下市管区`河南社区等,一共是3000人左右,占黄冈镇余氏人口总数46000多人不到一成。另外派衍在海山镇美宅`达南等村,全县菁园余氏一共是12000人口左右。
_4lKd` 5`外迁情况
Lp{uA4:=K 一`14世祖余克轩,明朝景泰年间官南京人调,本出青园第三房.因娶马宅刘氏,移居海山镇美宅村,人口数千。
wX@g>( 二`20世祖余利翁,生二子;德威,德辅。清乾隆年间余德辅任南澳镇台,因故受诬陷外逃到福建省诏安县四都镇田美村,人口400多人,其中一房在乾隆年间迁徙到台湾省。
@Rqn&tA8 三`上世纪初,大畔寮村菁园余氏因为谋生需要,陆续迁徙到澄海县永新村凤州海滩从事养殖,今人口已达600多人。
ir;az{T#U 6`人才情况
<q4<3A 由于族谱失落,记载古代的人物全部不知。清末丁未革命(1907年)司令余既成,近代泰国爱国侨领余子亮都是菁园的贤达子孙。
7t%
|s!~ http://www.54145.cn/bbs/ShowPost.asp?ThreadID=256 F^wm&:%{` http://www.imyu.cn/read.php?tid-900-fpage-8.html ? C6tYd 7`余姓宗祠〈名贤余氏家庙〉楹联
\2 `|eo 1`三使契丹寒赤胆
/V>yF&p
七平西夏建奇勋
y?xFF9W@H 2`庆历名贤
Wtj*Z.=: 粤东文献
>B+!fi'SS> 3`风采家声远
F+m;y 名贤世泽长
cFloaCz 4`邳郡云礽庆泽绵绵承姒夏
yey]#M[y 曲江家世渊源滚滚肇熙河
o9c?)KQ 5`谏疏峥嵘光此阙
$3^Cp_p6 宦情淡泊信南方
Yp;?Zq9 )i$KrN6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菁园《余氏族谱》和靖公画像已经在非常时期被典祠者违心扔进大海,令人遗憾。开基祖(余驴)和二世祖的坟墓在1949年后遭到破坏,石碑荡然无存。1991年重新修复开基祖墓,老辈人都记不起祖先的名字,只好根据的外地的族谱记载为祖先勒上名字在石碑,至于是否真实,不得而知。
NWII?X#T} 根据重新整理的资料(不可全信);12世余驴,字东轩,号井斋.生二子;1`保2`安.(安公无嗣.)
K5}0!_)G 那么记载余驴公和儿子的资料主要有2种;
oR'u&\mB 1`民国甲寅三年(1914年)余义民撰〈长窖族谱〉载;余驴公号井斋,妣林氏黄冈人,别居黄冈,子二;曰保曰安。又;保公,驴公子,妣刘氏,子二;曰简曰史,史公迁居到海山尾宅居住。
]Yk)A.y 2`暹罗谱石板本载;余驴公字子通,一字井斋,号东轩,行五,妣黄氏,黄冈出身,生二子;曰保曰安。别居住黄冈。继娶刘氏,子二;曰简曰史,别居到海山尾宅居住。
EfGy^`,'G 可以看出来,这些谱的时间是在近代写成的,他日如果有新据又言之凿凿,当以为准。
4XIc|a Aa 饶平县,成立于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得名于“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位于广东省最东端,与福建省接壤。 地处东经116°35′~117°11′,北纬23°28′~24°14′,北回归线在县境南部穿过。2005年,饶平县人口总数超过90万人,县城为黄冈镇,位于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处粤东沿海,东与福建省诏安县接壤,南临南海柘林湾三百门港口,国道324线穿过镇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连接汕头、深圳、珠海三个经济特区的黄 金地带,历来是闽粤两省物资交流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全镇总面积84.3平方公里,辖21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和一个村级场。1999年全镇总人口176953人,耕地面积28446亩,山地20616亩。旅居海外及港澳台同胞一万多人,是饶平县第一大镇和重要侨乡,是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之一。2005年黄冈镇人口大约在19万人左右,其中余姓占有46000多人,是黄冈镇第一大族。
[ 此帖被余广孝在2009-01-31 21:0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