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16阅读
  • 2回复

道义为什么敌不过阴谋?——读《由余论文化与文明之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3-20
      依稀记得“由余”是一个人名,其具体事迹却记不大请。可能我学生时代读书,有一个阶段是仰慕陶渊明并采用了他标榜的读书方式“不求甚解”,或者当时阅历太少,知识过于贫乏,书里的内容没有触动我的心灵,所以印象不深。今天继续读南怀瑾先生的《原本大学微言》,书中引证了大量的史料,这些史料不少是我以前接触过的,现在读来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其中,自《由余论文化与文明之辩》开始以及后面有关由余这个人的史迹,使我陷入了迷惘的状态:人类的文明历史越久,文化越发达,人的思维便越复杂,对人对事就越不采取符合“天道”的自然方式。这到底是人类应该引以为自豪的,还是感到悲哀的?那些蛮荒之地的“野蛮人”,在接触了更发达的文化、享受到更能满足感官之乐的物质待遇后,便会自然的转化。所以,鲁迅先生说,蒙古人以铁蹄征服中国,最终却不得不用汉人的方式来统治中国;满族人再次以铁蹄征服中国,最后也不得不用诗礼教化来进行统治。正是所谓“天下能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归根究底,落后的文化一旦接触到先进的文化,便难免被同化。 F]\ Sk'}&  
    然而,先进的文化却往往违背了自然发展的规律。人类的物质文明越发达,文明这个地球就越不适宜于人的居住。人对大自然是索取无度的。在先进的工具产生以前,人对大自然的破坏能力有限,大自然的可以进行自我修复。但现在的地球,却已是千疮百孔。 \SWTP1  
    话题似乎是越扯越远。回过头来谈《由余论文化与文明之辩》。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秦国奠定了雄厚基础的国君,由余便是他在位时所用的人。不过,由余是被秦穆公从“戎狄”那里拉过来的。他们第一次见面,秦穆公吃了瘪。据《史记秦本纪》载: dli(ckr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即秦穆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Cj-s  
    西戎的戎王听说秦穆公这个人了不起,便派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便把他们最好的建筑和财货给由余看。由余看了,没有表现出羡慕之情,却说,如果得到这些是靠鬼神的庇佑,那么鬼神也太辛苦了;如果是靠人做的,那老百姓就更苦。秦穆公就说,我们文化这么发达,还经常混乱,你们戎狄没有先进的文化,还想治理好国家,不是很困难吗?由余说,你们中国之所以乱就是因为你们的文化太发达。上级经常用法律规则来责备下级和老百姓,老百姓和下级呢,事情做不好的时候又怨上级不够仁义。这样你怨我、我怨你,矛盾就产生了。我们戎狄没那么多鬼心眼子。上级思想单纯,对下级不求全责备,下级呢,也尽心尽力做事。一个国家做事就像一个人做事一样,没有不协调的地方。不知道怎么治理,却达到了“圣人之治”的境界。 &jE\D^>ko  
    由余表达的思想,颇似道家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为无为,故无不为。” /ZvP.VW&  
    故事到这里,似乎秦穆公应该有所悟,“见贤思齐”,也搞“无为而治”吧?不,如果他搞了“无为而治”,就不会有后来一统天下的大秦王朝。由余逞口舌之利,使秦穆公动了歪心思: %'Cj~An  
    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GJtTp~2C4  
     俗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由余的表现太突出,秦穆公就不大放心了,认为他是“寡人之害”,总算秦穆公是一代英主,没有想到把由余给杀掉,而是想办法把他拉入自己的阵营。 `Fd \dn  
    生性淳朴、原本天人合一的戎王,在得到秦穆公送去的能歌善舞的美女后,“受而乐之,终年不还”,不再听由余的话,再加上秦穆公的反间计,由余终于无奈而投靠了秦国。 oD2:19M@p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由余事主不忠。但我想,在那样的情境下,由余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硬谏”,恐怕也只能身死荒丘,于事无补。戎王已经被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俘虏,耽于享乐,不再满足于自然的享受了。秦穆公的阴谋成功,目的终于达到: 1j?P$%p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PiQy*_?  
    古人出征,都讲究“师出有名”。然而,戎王何罪,其国人何辜?所以,史记索性没有提出师的理由,只讲事实:秦人辟地千里,为后来秦始皇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H$`U] =s|  
    我想,追求道义是我们的理想。在这个故事中,西戎人的单纯无知和秦穆公的好用谋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秦穆公的阴谋成功了,说明了什么? 20c5U%  
    我又想到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因为迷信道义,对于敌军不肯“半渡而击”,一定要列好阵势再战,结果闹了个大败亏输,他的争霸故事成为历史上的笑柄。 K=gg<E<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尤其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靠手段、考阴谋往往能取得一定的胜利。尤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道义。我们看现在的美国,就是一个例证。但美国人很坦诚,动辄“这符合美国人的利益。”我们生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常以五千年文明为骄傲,我们天天和外国人讲道义,“宁可人负我,我绝不负人”。这到底是对是错,其中的是非曲折,也很难定论。我忽然又从戎王接受女乐后就不再用心于国事突然又想到了另一桩公案:孔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这个问题争论了两千年也没有定论。看官,你认为呢? &g :(I  
]#o;`5'  
资料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9b370100ic83.html 9g6$"',H  
a\P:jgF  
参考阅读:由余、中行说与文明的冲突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31168.shtml \K$\-]N+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余华林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04-1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实事求是   注重历史
离线余烈华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5-10-30
人之初,性本善  但我们已随环境利益而改变并已改变了环境利益 我们已不是人之初了  所以我们已从人之初进化到了性本恶
.湖南益阳马家洲余氏..源开文运美..懋志承先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