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书籍,一定要利用书目。书目的种类很多。按照编制目的和用途,它可划分为登记书目、通报书目、参考书目、推荐书目四种基本类型。从内容范围划分,可分综合性书目、专科或专题书目。从收藏方面来分,有公藏书目、私家藏书目录。从编排方法来分,有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等等。有些书目,因为兼具多种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以同时加它几种名称,如《全国总书目》是登记书目,又是综合性书目,也是书名和分类目录。总之,书目很复杂,名称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一般读者关心的是怎样查找书籍,重点在各类书目的具体应用,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下面试从六个方面加以介绍。 }@J&yrqg
=24)`Lyb
一、按时代顺序查考古今著述 O@{ JB
=K I4
(1)查考先秦至清代著述,了解图书的流传经过,和研究古代学术发展概况等等,可以利用正史和《通志》、《文献通考》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以及历代其它官私书目。 \j !JRD+j
%_;q<@9)
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籍志是根据当时政府藏书并参考了其它官私书目而编成的综合性书目,又叫史志书目。自《汉书·艺文志》至《宋史·艺文志》,它们的编纂方法都是古今典籍一并收录,《明史·艺文志》则开始只记当代人的著述,这是编制体例上值得注意的第一点。《汉书·艺文志》依据刘歆《七略》,有叙有论,对于学术思想的演变有所揭示,《隋书·经籍志》仿其体例且有所补阙,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其它史志书目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方面都没有下功夫,遂使学术源流多不可考,这是编制体例上值得注意的第二点。《汉书·艺文志》沿袭《七略》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六分法的代表作;《隋书·经籍志》分经、史、子、集四部,是四分法的代表作,其共同倾向是尊重儒家经典,这是编制体例上值得注意的第三点。 {>tgNW>)
BoYWx^VHx^
商务印书馆1955年起重新排印《十史艺文经籍志》,已出《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艺文合志》、《补五代史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辽金元艺文志》、《明史艺文志》等七本,因为是新印的平装或精装本,书后有的还附编四角号码书名和著者索引,使用极为方便。现分别介绍如下: }@=m[Zx#
-U)6o"O_CV
《汉书艺文志》,(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商务印书馆1955年印, 1965年重版。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目录文献。共分六略,收书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略有总序,每家之后有小序;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作了简明的叙述。 I~y[8
ugcWFB5|
本书初版,根据《八史经籍志》本排印,列入《丛书集成》。原本脱漏甚多,此次改排重印,都已校补,并加新式标点。书末附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其中收集散佚书目有三百一十七部。自先秦至汉中叶止的古代书目,大致已包括在内。最后有书名人名索引。 mj=$[y(
z #c)Q
《隋书经籍志》,(唐)长孙无忌等撰,商务印书馆1955年重印。本书收录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现存典籍,分四部四十七类,总计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种,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亡佚书目,以夹注方式依类附入。各部、各类之末,仿照《汉书艺文志》体例,附以总序、小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演变。对于唐以前古籍的品类、流变,主要靠本书的记载而略可考见其大概。 LL|$M;S
TV\21
本书初版,据《八史经籍志》本排印,列入《丛书集成》。此次重印,据乾隆四年校刊的殿版二十四史本,并参考清章宗源、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校正脱误,全部标点重排。又节录清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书目》作为附录,并编有书名和著者索引。 T5?@'b8F6
]u
4
《唐书经籍艺文合志》,(后晋)刘昀、(宋)欧阳修等撰,商务印书馆1956年出版。《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撰述的时代有先后,但著录的书有一大部分是相同的,为便于参考检查,商务把两志合为一编;合并时以旧志为主,分上下两栏,互相对照。又根据明嘉靖十七年闻人诠刊本和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本及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本作了互校。对《新唐书》也据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宋嘉祐刊本及北京图书馆所藏明补刻宋刊本,校正了不少脱误。同时将罗士琳等撰写的《旧唐书校勘记》中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卷(即经籍志部分)作为附录,以便参阅,末附四角号码书名人名综合索引。 W}#eQ|oCV
ce!0Ws+
除汉志、隋志外,它是现存较完整的史志书目;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唐朝的著述和古书概况,以及古籍至唐代散佚的情形。 lgFA}p@
Bpt%\LK\~O
《宋史艺文志·补·附编》,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p&~8N#I#
BC0SSR@e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1)元脱脱等修《宋史艺文志》;(2)清黄虞稷、倪灿撰,卢文弨订《宋史艺文志补》;(3)宋时官修,清徐松、叶德辉、赵士炜辑考之书目五种,即《四库阙书目》、《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中兴馆阁书目》、《中兴馆阁续书目》、《宋国史艺文志》,作为附编。书后附四角号码综合索引。 INqD(EG
$\?BAkx
《辽金元史艺文志》,(清)倪灿、黄虞稷、钱大昕等撰,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 TOmq2*,/
5/4N Y
辽金元三史原先都没有纂修艺文志,商务印书馆把清人补撰的三朝史志书目如倪灿和卢文弨《补辽金元艺文志》、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及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等十四种,汇为一编,分朝排列,末附索引,甚便检查。 E-jL"H*
O2./?Ye
《明史艺文志·补编·附编》,(清)黄虞稷原稿,王鸿 绪、张廷玉等删定;商务印书馆1955年出版,分上、下二册。 yop,%Fe
nv>|,&;
清初黄虞稷在明史馆撰修艺文志,后因故离馆便将所编艺文志以《千顷堂书目》乏名刊行。黄氏书目,在明人书后附录宋辽金元人著作;王鸿绪删去宋辽金元部分及无卷数之著作,把它收入《明史》,张廷玉进呈的《明史》,其艺文志即采用王氏删定本。 Mg3>/!
Yzo_ZvL
删定后的《明史艺文志》,颇多遗漏,故商务印书馆将清傅维鳞《明书经籍志》、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乾隆中官修《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作为补编,又将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和清宋定国、谢星缠合编的《国史经籍志补》作为附编一并收入。这对于我们今天考查明人著作及明以前著作在明代的留存情况均有一定的帮助。另外,黄氏原著《千顷堂书目》(见《适园丛书》)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由于过去有些史书没有艺文志或经籍志,有的即使有,收编也不甚完备,后代学者撰写的补志,如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隋书经籍志考证》等等,都是极精密的好书,值得我们注意。开明书店所辑《二十五史补编》是专收史书的补表、补志的丛书,其中共收录三十二种艺文经籍补志,这是阅读和研究史志书目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商务印书馆所印《十史艺文经籍志》已收录了一都分,但不完备。现将《二十五史补编》所收三十二种书目列名如下: 9w\yWxl
vX|i5P0)8
《汉艺文志考证》十卷,(宋)王应麟。 fsd,q?{a:
《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清)姚振宗。 {[B^~Y>Lr
《汉书艺文志条例》八卷首一卷,(清)姚振宗。 ,EhQTVJ
《汉书艺文志举例》一卷,(民国)孙德谦。 dC&{zNG
《前汉书艺文志注》一卷,(清)刘光蕡。 VL6_in(
《补续汉书艺文志》一卷,(清)钱大昭。 4n1-@qTPF~
《补后汉书艺文志》四卷,(清)侯康。 :.xdG>\n3
《补后汉书艺文志》十卷,(清)顾怀三。 2Mqac:L
《后汉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 VE_% /Fs,
《补后汉书艺文志》一卷考十卷,(民国)曾朴。 t?bc$,S"\(
《补三国艺文志》四卷,(清)侯康。 "0BuQ{CQ
《三国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 Y@&1[Z
《补晋书艺文志》四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刊误一卷,(民国)丁国钧撰,丁辰注并撰刊误。 g7>p,
《补晋书艺文志》六卷,(清)文廷式。 [X9s\H
《补晋书艺文志》四卷,(清)秦荣光。 .tFMa:
《补晋书经籍志》四卷,(民国)吴士鉴。 e+_~a8 -|
《补晋书艺文志》四卷,黄逢元。 Ds}ctL{6"
《补宋书艺文志》一卷,聂崇岐。 ,F4_ps?(
《补南齐书艺文志》四卷,陈述。 R78=im7
《隋书经籍志补》二卷,张鹏一。 >n`!S`)9{
《隋书经籍志考证》十三卷,(清)章宗源。 k@,&'imx
《隋书经籍志考证》五十二卷首一卷,(清)姚振宗。 #7wOr78
《补南北史艺文志》三卷,徐崇。 ao@"j}c
《补五代史艺文志》一卷,(清)顾怀三。 pO2Y'1*
《宋史艺文志补》一卷,(清)黄虞稷、倪灿撰,卢文弨录。 N*dO'ol
《西夏艺文志》一卷,(清)王仁俊。 Cfz020u`g
《辽艺文志》一卷,(民国)缪荃孙。 R0 g-
《辽史艺文志补证》一卷,(清)王仁俊。
P[l?
《补辽史艺文志》一卷,黄任恒。 T'n~QfU
《补元史艺文志》四卷,(清)钱大昕。 SBj9sFZ
《补辽金元艺文志》一卷,(清)倪灿撰,卢文弨录。 c<'Pt4LY
《补三史艺文志》一卷,(清)金门诏。 b
r"47i
燕大引得编纂处编《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1933年出版,四册;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精装三册。这是利用史志书目的极有用的工具书。它将十五种艺文志和五部禁毁书目所收先秦至清末四万余种图书按书名和作者编成综合索引,依中国字庋撷法排列,并附笔划检字,甚便检查。现将二十种艺文志或书目列名如下: ^'UJ&UfX
LD'eq\vO
《汉书艺文志》一卷,(汉)班固(八史经籍志本)。 ?A[q/n:K
《后汉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适园丛书本)。 ;8Z\bHQ>
《三国艺文志》四卷,同上。 9~6FWBt
《补晋书艺文志》六卷,(清)文廷式(长沙铅印本)。 D6 2xC5
《隋书经籍志》四卷,(唐)长孙无忌等(八史经籍志本)。 X[ERlw1q4Q
《旧唐书经籍志》二卷,(后晋)刘昀等(同上)。 @KM !g,f
《新唐书艺文志》四卷,(宋)欧阳修等(同上)。 ` |p3@e
《补五代史艺文志》一卷,(清)顾怀三(广雅丛书本)。 s!\:%N
《宋史艺文志》八卷,(元)托克托等(八史经籍志本)。 +V"t't7
《宋史艺文志补》一卷,(清)卢文弨(同上)。 O-rHfIxY
《补辽金元艺文志》一卷,同上。 /V66P@[>
《补三史艺文志》一卷,(清)金门诏(同上)。 4I"p>FIkY
《补元史艺文志》四卷,(清)钱大昕(同上)。 \tLfB[S.5
《明史艺文志》四卷,(清)张廷玉等(同上)。 g]^@bxdg
《清史稿艺文志》四卷,朱师辙等(清史稿本)。 oDY
$F%
《禁书总目》。 &|;XLRHP}
《全毁书目》。 Ga5O&`h
《抽毁书目》。 FLT4:B7
《违碍书目》(咫进斋丛书本)。 3b1;f)t
《征访明季遗书目》,(清)刘世瑗(国粹学报七卷八期)。 p^QEk~qw
《通志》、《续通志》、《清朝通志》中的艺文志,《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中的经籍考,也是根据历代官私书目、其中包括上述史志书目而编成,可以和《十史经籍志》合看。 K`|%-k+D
JI TQ3UL:W
此外,历代官私书目也可参考。由于多数官修书目已为史书和《通志》、《文献通考》等采用并已失传,这就更加显出上面两类书目的重要性。北宋王尧臣等编的《崇文总目》(有清人辑本)、清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都是有名的官私书目,可以参考;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以及清修《四库全书总目》等等,因下面还要专门介绍,这里就从略了。 |"4+~z%/9!
MHh>~Y(h
《贩书偶记》二十卷,初版于1936年,线装八册;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本,精装一册,末附四角号码书名人名索引。著者孙殿起原为北京旧书商,但他是个有心人,凡由他过眼经手的图书,都认真登记书名、卷数、作者姓名籍贯、版刻年代等等,日积月累编成此书。它收录的绝大部分是有清一代的著述,兼及辛亥革命以后迄于抗战以前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这个书目有两大特点:第一,凡见于《四库全书》的一律不收,如有收录者必卷数、版本有异,故一向被看成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只是没有提要而已;第二,非单刻本不录,间或有在丛书中者,必定是初刻单行本;而《四库全书》以后新出书,本来就是单刻本居多,故又可与上海图书馆所编《中国丛书综录》配合看,对查找现存古籍甚有帮助。《贩书偶记》还收录一部分《四库全书》失收的明代人的著作,如卷六《诏令奏议类》下有:“《张文忠公奏对稿》二卷,明张居正撰,李卓吾评选,无刻书年月,约天启间刊。”此书不仅《四库》不收,其它各种书目亦未见著录,当为研究张居正、李贽的政治思想的重要材料之一。又有《贩书偶记续编》,为孙殿起遗稿,所收书有七、八千种,上海古籍出版社即将出版。 jNKu5"HB
;?-A4!V,
(2)查考民国初年至解放以来的著述,可利用下列书目: {0a (R2nB
^[]q/v'3m!
杨家骆《图书年鉴》,图书辞典馆1933年出版。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图书事业志;下册是1912—1933年间全国新书目录,分为总类、哲学、语文学、文学论著、创作文学、翻译文学、艺术论著、教育、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社会科学、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等十四类,部分书目下有作者介绍和内容提要。 k!9LJ%Xh
x4b.^5"`:
平心编《全国总书目》,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版。是书收录了1911—1935年间出版的新书约二万种,注明其作者(译者)、定价、出版者。书前有分类目,书后附主题索引、洲别国别索引、外国著者人名索引。其著录原则以当代人的著述、译作和单行本图书且尚在书店发售者为主,因此是一本查考1935年以前出版的旧平装书的主要工具书,目前尚无别的书目可以代替此书。 ccUI\!TD{/
c34s(>AC
《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总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编印。前书计正编四十四卷,线装二十四册,1933年出版;补编十二卷,线装六册,1936年出版。后书分正续编,正编计上下二册,1948年出版;续编一册,1951年出版。江苏国学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的前身,创建于清末。上述书目由于该馆藏书丰富,著录完善,分类详细,又将线装、平装、丛书本和单行本图书统一编目等优点,一向受到重视,对于今天查考古籍和近代旧的平装书也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iI6._"!w
y(^hlX6gQ
《抗战时期出版图书书目(1937—1945)》,重庆市图书馆编,1957、1958年出版。此书分两辑,第一辑收书一一七五二种,第二辑收书五四八一种,合共一万七千余种。主要收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上海、汉口、长沙、桂林、昆明、永安等地出版的图书,老解放区及沦陷区的出版物极少收录,是了解抗战时期国统区国书出版情况的极有用的工具书。 puv/+!q
d&N[\5q
《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1937.7—1949.10),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1961年编印。 UW!*=?h
1[?
xU:;9
本书收录的图书,绝大部分是解放区、根据地的出版物,也收录了少数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某些进步书籍。这 对我们查找1937—1949年的革命文献提供了很大帮助。 @<n8?"{5S
ceKR?%8 s
查考解放后出版的新书、修订或重印的古旧书籍,主要利用新华书店及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的《全国总书目》,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图书期刊司编的《全国新书目》。 c8R#=^ DD
4u!<3-3Zy
《全国总书目》是具有图书年鉴性质的全国综合性目录。其主要作用是记录和反映每年全国各出版社公开出版和发行图书的基本情况,可供个人或出版发行部门参考,也可供图书馆补充图书和进行分类编目时作参考。《全国新书 目》最初按年按季出版,后按月出版,之后又改为旬刊。其特点是可以及时反映和报道我国出版事业的成就,借以全面了解我国文化科学发展的现状和便于对外文化交流。但过了若干年回过头来查考解放后的图书出版情况,不及《全国总书目》便利。已经出版的《全国总书目》有以下各本:1949—54年本、1955年本,由新华书店总店编辑出版;1956年本、1957年本、1958年本、1959年本(上、下册)、1960年本(开始内部发行)、1961年本、1962年本、1963年本、1964年本、1965年本,由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续编,中华书局按年度出版;1970年本、1972年本、1973年本、1974年本,由北京图书馆版本书库编,中华书局出版。这两种书目对于我国出版事业和目录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相辅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