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幸读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作者 王鸿鹏 《中国历代文状元》《中国历代榜眼》 《中国历代探花》发现我余氏状元仅有二人——宋代的余复 ,明末的余煌 E8]PV,#xY
@)0-oa,u+
余氏历代三甲:文状元 榜眼 探花——状元篇 J)6A,:wt
状元浅说 }Ip"j]h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光彩、最炫耀的一个。是创始于唐、 z!09vDB^
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长达 1300 年的科举制度中使用频率最高、最为鲜活、最富生命 }NQx2k0
力的词汇。那么,追根溯源,状元到底是什么? 9T*%CI
一、状元是进士第一 p{:r4!*L
“状”取自“投状”;“元”即为第一,居首之意。唐朝时规定,各州贡送到京城的举子, B7Um G)C
应试之前要向礼部呈递州里的解状和本人的出身履历等亲状,统称为“投状”,也就是报名 Q
!5P
。考试合格后,礼部又要将新进士的身份材料及成绩一起报呈给皇帝,称为奏状。排在最前 xNt
面的就是状头。当时只分甲乙等,无状元之名。到武则天天授元年(690)首创殿试之例, "4FL<6
对礼部的考试再行复试,这才开始把按成绩排在最前面的称状头或状元。“状元之名,盖自 +4emkDTdR
此始”。 ]rM{\En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第一都称状元。在中国科举制度的早期,曾设有许多科目,如果按种类 .kM74X=S
分,则有贡举、制举、武举、童子举等,而在贡举、制举、武举中,又分进士、明经、贤良 3uwZ#
方正、能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等科目。在这诸多科目中,只有贡举中进士科的第 :V2j'R,
一人称状元(武举第一称武状元),而制举、童子举的第一人均不称状元。所以说,状元是 w
<]7:/
进士科第一人。二、进士科一枝独秀 =y7]9SOq
“进士”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 EU, 4qO
士。”是指造士中学有所成的优秀者,是可以进用任职享受爵禄的士人。到隋朝大业年间才 7|6tH@4Ub
成为取士科目。 Xj$J}A@
唐代所开科目,先后有常科、制科两大类九十多科。制科是皇帝因特种需要而临时设定的。 ) iy>sa{
对象是极少数的著名人物,加上科目、时间均临时确定,所以被视为“非正途”。常科有数 mU_?}}aK,
十种,有些科目因条件特殊、生源有限(如秀才科、童子科),很快就停止了。只有明经、 ?9X#{p>q
进士两科,几乎年年开设。此两科中,进士科最难考,录取人数也少。但它以诗、赋、应用 ?9vBn
文写作为主要的考试方式,比明经考帖经、墨义更能显示应试者的才能,所以进士科最受尊 UF<|1;'
重,影响也最大。尤其唐代,应进士举的被称为“白衣公卿”、“一品白衫”,考中进士便 C?rL>_+71
是“登龙门”。史称:“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盛焉”。当时非常流行这 `P/* x[?
样一句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既是说 30 岁明经登科年纪算是老的,而 50 岁考 e%bERds
中进士依然属年轻。 8fM}UZI
唐代进士科兴盛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进士科每年取中的人数虽比明经少很多,大概在三十 g#[9O'H
人上下,但后来位极人臣的进士常常十有二三,登显列的更是十有六七。一大批著名学者、 +1d\ZZA|6&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是进士出身。如裴度、王维、刘晏、王勃、陆贽、张九龄、房玄 puqLXDjA/
龄、柳宗元、柳公权、韩愈等。在社会上的影响面极大,以至于“缙绅位极人臣,不由进 nNhN:?
士者,终不为美”。唐朝宰相薛元超曾感叹到:“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 B10p7+NBF
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五姓皆为当世第一高门大户,有崔、卢、郑、王 "[[fQpe4@
、李)。连唐宣宗也对进士爱慕不已,在宫廷之中赫然自题“乡贡进士李显龙”。 ~|uCZ.;o
三、状元是俗称 Q`vyDoF
北宋初年,曾以状元高居第一而称榜首。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创立科举殿试制度后,科 :/~vaCZ
举形成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遂称解试第一人为“解元”,省试第一人为“省元 UkqLLzL
”,殿试第一人为“状元”。 8W$="s2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称状元为进士第一人虽始于唐代,但从唐代一直到辽代 8PEOi
,状元还只是个俗称,是士大夫和民间流行的通俗称谓。文人学士也偶尔用之,并不是朝廷 8m1zL[.8g
的名文规定,在金榜和进士题名碑上,只称“第一甲第一名”。直到朱元璋上台,建立大明 i3%~Gc63
王朝后,才明确规定“状元”是殿试一甲第一名的专称。据《明史·选举志》记载:“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 'D/AL\1{p(
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 #KK(Z\;
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 ib&qH_r/
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自此,状元、榜眼、探花之名才有了正式的名份。清朝承袭 ua[\npz5
明制,状元即一甲第一人,一甲第一人即为状元。此称谓一直用到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前 nB]Q^~jX
,相沿不改。 &q<8tTW5
四、状元荣耀 \k,bz0
五百名中第一仙,等闲平步上青天。 "EHc&,B`
绿袍乍著君恩重,黄榜初开御墨鲜。 :L[6a>"neE
龙作马,玉为鞭,花如罗绮柳如棉。 /trc&V
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pjez+
这是宋人写的一首《鹧鸪词》,又称《少状元词》,是对少年才子大魁天下,平步 8<kme"%s
青云的赞誉。清代有人模仿它又写出一首《老状元词》: k:TfE6JZ
三百名中第一人,宫花斜插二毛侵。 .+Ej%|l%
丹墀独对三千字,阊阖惊看五色云。 ie(7m|.
袍簇锦,带横金,引领群仙谢紫宸。 Q]wM/7
时人莫讶登科晚,自古龙头属老成。 a~*V
头上虽已“二毛”斑白,但仍然获得“袍簇锦,带横金,引领群仙谢紫宸”的殊荣。看来这 ~Z]vr6?$h
状元无论年轻与年老,始终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亮点。 B@]7eVo
唐代新进士及第后,有很多名目繁多的庆贺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长安城东南曲江 tTGK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