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氏祠堂重建10周年庆典暨对一世祖余銘的大祭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7}r!%<^
#V8='qD
各位族人们、家人们: Z3R..vy8
大家好! C_#0Y_O
我是楚黄迁陕余氏20世孙余方知,值此清明节举国欢庆的时刻,迎来了我族我支之盛事,新洲(黄冈)余氏祠堂重建落成10周年庆典暨对一世祖余銘的大祭活动之际,我代表陕西楚黄余氏,向为宗祠重建落成付出辛劳,做出无私奉献的宗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大会组委和全体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PSHs<Z47
人之亲疏,水木有源!追根溯源修家谱,继往开来建宗祠!当今社会国泰民安,修谱建祠正当时,重建祠堂,不单是为了拜祭,缅怀先祖,颂扬先祖功德!同时也是我们家族文明友孝,兴旺发达之象征!有了祖堂,就有了供奉祖先,祭祀祖先的场所;有了祖堂,也就有了宗亲联络亲情的纽带,(黄冈)新洲余氏的精神! ~pj9_I
家和万事兴!我相信在各位宗长的带领下,修谱、建堂、祭祖等家族性事业定会蓬勃发展!先祖有灵!也会福荫我族子孙,繁荣昌盛,时代隆昌,光大余氏家族! >CPkL_@VZ=
我们陕西楚黄余氏,自清乾隆(1745)年,承祀祖次子先春公在兵荒马乱,缺衣少食的困境下协子逃荒至陕西,时称西安府孝义厅红庙河北村,也就是现在的柞水县营盘镇老林红庙河村落户。当时的红庙河村,是深山老林、树木丛生,荒无人烟,土壤肥沃,是片好地方,值得开发利用,赖以生存。父子三人在此用一勤劳的双手,开荒种地,劈山改河。在当时几年风调雨顺,粮茂人旺,收成多多。很快成为当地的大户人家。经过260余年来的繁衍发展余氏人口达到300余户,6000余人。遍布柞水县乾佑河两岸诸多村庄! cp?`\P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就是一百三十余年与祖籍族人失去联络,也就是自1881年祖籍经过六次续谱多方寻找迁陕这一支族人都无着落,在2010年恰逢两地都在寻踪问祖,续修宗谱。我退休后为尊宗敬祖,尊祖遗训,开始续谱。追踪到“笃”派,上下无法衔接。于是随把时刻在族人脑海记忆的恒焕祖谱序的老谱排行;恒一承先烈、元良笃世宗、方正膺宾彦、勤朝建懋功、律修培祖德、丕基欲厚琨、英俊开昌运、文达振家声。四十字辈分,发表在中华余氏家族网上,适逢祖籍宗长也在续谱,并再次苦苦寻找失联陕西一支传人。被祖籍在西安工作的中铁十七局总经理余宾斌慧眼发现,告知祖籍续谱委员会,委员会们立即委派余正忠、余正斌二位不远万里,由武汉乘车长途跋涉赶到柞水,与当时在县医院工作的我取得了联系。找到了130余年来尚未续宗谱的铭祖嫡传后裔,先春公之传人,并竭诚尽力协助一举完成第七届余氏宗谱续修工作。 1"odkM
此乃先祖之福荫,族众之大幸!值此,我族收族归宗,圆满完成,是我族的又一皆大欢喜之事! 6w}:w?=6
谢谢大家!祠堂的重建落成,凝聚着我族我支宗长、祖籍族人大量心血、汗水和无私奉献 u'K<-U8H
\\)-[4uC
楚黄迁陕柞水余氏第二十世孙 余方知 号知音 叩拜 }UGPEf\
公元2016年清明节 吉日 o3WkbMJWM